过节肯定少不了酒。
其次就是生菜,这个相对便宜,买的人一直很多,菠菜数量可以少一点,这个菜村子里大部分老人都种了的。
小香葱一直是很受欢迎的调味料,也可以采个十几斤左右。
蔬菜结束,姜蘅将车子开到二号水塘附近,拎着桶和渔网下去。
这边有摄像头,虽然摄像头没人看着,但也是联网的,因此她还是装模作样的捞了一下,水面一阵涌动,渔网捞起来时,便装了沉甸甸的一大篓子。
几十条各种品类的淡水鱼全冒出来了。
二号、三号水塘都扩大了,占地面积都不小,因此能养的水产数量也多,鱼又是最好养的,对她来说,维持好这边生态环境,基本不会有大问题,经过四个月的时间,鱼的个头也都跟上来了,一个个看着就肥美。
就这么一网,已经装满了一大桶。
小心的将桶放在三轮车中间,姜蘅开着三轮车又去一趟一号水塘。
小龙虾是不指望了,还有螃蟹呀!
这边水草丰富,又没有其他吃草的鱼来抢食,螃蟹的生存环境很不错,还没到最肥美的时候,但也可以上餐桌了。
螃蟹考虑到价格和村里人可能不太爱吃,姜蘅就没捞多少,只捞了半网凑到半桶,将一些个头小点的丢出去,剩下的个头都差不多公蟹四两、母蟹三两半,公母各一半。
此时三轮车已经装得满满当当了,又去了西瓜地,找了几颗个头成熟度都不错的西瓜放她脚边的筐子里。
时间也接近十点,姜蘅赶紧回去。
——
这一回家门口的人比昨天还多!
“回来了回来了!”
“小蘅回来了,好大一车啊,这孩子真能干!”
“要不能干成大事呢。”
“好多鱼啊,这鱼都肥成这样了?不是说才养了几个月吗?”
“肯定是喂得好啊,姜蘅这里草都比别的地方好吃,长海家的牛你知道吧?现在都不吃别的地方草,每回都要来她这吃……”
姜蘅笑着打招呼:“回来了,马上就能卖,人太多了,你们等会儿呀,我就在门口卖算了。”
“行!”
“哪卖都行。”
姜蘅将三轮车停在门口,陈阿英和姜芃两人也过来帮忙:“你去拿秤,这个我们来。”
“好,不着急。”姜蘅觉得这些一筐筐都挺沉的。
陈阿英摆摆手,轻松抬起来:“我现在吃得好心情好,力气都比之前大了。”
村里人顿时一阵调侃:“是现在有钱了,心情好吧?哈哈哈,阿英这日子,咱满村谁不羡慕呀?”
陈阿英一点不谦虚:“嘿嘿,我年轻时就有算命的说我以后会嫁给有福之家,前面几十年都没发现,现在才知道原本有福气是体现在我侄女身上哟……”
众人这回真的酸了:“啧啧啧……”
“看你这样子!”
姜蘅回去先写了价目牌。
其他东西都没变,只多了一个螃蟹。
【螃蟹:(公)100元斤;(母)120元斤】
最后又在最右边的空位上添加一行字:【今日所有商品九折优惠】
大家一起开心!
写完后,再将早上捡的一篮子鸡蛋和电子秤一起拿出去。
陈阿英和姜芃已经将所有东西都摆出来,招呼大家排队。
姜蘅一过去,众人立马期待的看过来:“可以开始卖了吧?”
“还有螃蟹诶,我要吃螃蟹!”
“可惜没有小龙虾……”
“现在的螃蟹也不知道肥不肥。”
“肯定肥!你看这个头!”
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姜蘅一瞬间幻视在县城摆摊。
很好,她的幻想又实现了一个,真在家门口摆上摊了!
姜蘅扬声道:“可以开始了,所有商品都是九折优惠,好了,曾奶奶,您买点什么?”
曾奶奶期待好一会儿了,忙说:“螃蟹来六只吧!再来两颗番茄、小番茄来一斤、还有这个小葱给我来两块钱的,还有这鱼,来一条鲫鱼、一条鲤鱼……”
姜蘅:“要公蟹还是母蟹呀?”
曾奶奶不懂:“哪个好呀?”
姜蘅觉得应该都挺好的,但市面上价格不一样,因此说:“母蟹一般都比公蟹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