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那草案可能会写成‘兼容性大于结构逻辑完整性’这类假中立真割裂的句子。”
段涵希闭上眼,静了两秒。
她明白了。
他们是想做局。
她如果不写,就只能接受别人写出来的。
她要是不发声,别人就能代表她的系统立规则。
她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字:
【逻辑输出权≠主权让渡】
“我去。”
“但我不是去听课的。”
“我是去把他们那些写歪的草案改回来。”
“他们可以提建议。”
“但我提决定。”
张思远在旁边听得起劲:“姐,你这意思是——你要亲自去国际规则起草会现场,把他们那套藏刀子的语言一行行剁干净?”
“嗯。”
“那你打算怎么做?”
“先把火种系统能跑出来的‘多语言逻辑一致性测试’结果打包成报告,递过去。”
“他们讲的是规则语言,那我就用我程序里跑出的语言跟他们说话。”
“他们不是说我闭源吗?”
“我现在就把报告公开,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看得懂但写不出。”
与此同时,海外财经圈也没闲着。
一篇匿名文章在《未来技术简报》上刊出,标题是——
【龙国人工智能医疗系统背后,是否存在本地化过度问题?】
文章不点名,但句句针对铭创,试图影射:
“一个没有国际授权结构的软件系统,是否适合作为全球共用框架?”
“一个主张逻辑不可复制的系统,是否正悄悄构建新的‘技术话语壁垒’?”
“他们说他们是开源互信的,但我们没有拿到代码。”
“我们看到的是结果,却无法参与过程。”
张思远气得当场翻桌:“他们不是在提疑问,是在写舆论陷阱!”
“他们是想说——你不给我看代码,就是你有问题。”
“他们不是要技术参与,他们是想当裁判!”
段涵希没急,她只是把文章看完,在终端上打开一页新文件。
段涵希把回应草案递出去那晚,中州安静得像是暴风雨前的黎明。
没人知道她具体写了什么,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场技术规则的全球牌局,她已经不是“坐在一边”的人了。
她是在正中心,拿笔定方向的那个人。
就在同一时间,谢家出事了。
起因很小,只是一封举报信。
匿名的。
内容是一段视频录像和一份加密聊天记录。
举报对象:谢氏投资旗下多个医疗人工智能合作项目,存在技术合同伪造、违规改动诊疗数据、以“测试”之名规避数据安全审查的行为。
这封举报信先是送到了中州市网信办,第二天就同步给了中央监管协调机构。
信息一传出,医疗圈内炸了。
没人想到——谢氏会在这个节骨眼栽这么大一个坑。
但懂行的人都明白:
这不是“被黑”。
这是“被收网”。
而这张网是谁织的?
没人明说。
可所有人都看着那封举报信最后的附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