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人,有拿了竹竿在水中捞人的,有满是焦虑干嚎的,有啼哭的妇人,就是没有人下水去救。
“丹心姐姐,救救他!”青瓦扭头,拉住她的衣袖,满脸着急地向她求助道。
丹心颔,足尖一点,运气凌空踏水,踩着轻功从河中提起落水的人,带回岸上。
他们只觉眼前,一抹红色来回两下轻盈飘过,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异常迅。
此情此景,引得周遭响起一阵喝彩,直呼她为“女侠”。
“多谢女侠救回我家孩子。”刚才啼哭的妇人,见她救回孩子,感激地对着她叩跪拜。
丹心朝那孩子胸口按了几下,运功逼出他呛入腹中的河水。
见那昏迷的孩童吐出几口水后,她才舒了口气,连忙扶起那妇人:“不必言谢,令郎已无大碍,尽快给他换上干衣物,注意保暖,别着了风寒。”
闻言,妇人脱下外袍盖在孩子身上,连忙抱着他离去,周围的人也径自散去。
丹心转身寻青砖青瓦,却现四下已不见他们二人,地上唯有两盏摔破的灯笼,一盏红色鲤鱼灯,一盏赤色莲灯。
当即,她心下仓惶。
他们俩师兄弟,一直乖乖巧巧,不会一声不吭,就自己随意跑远。
她脑中只有一个念头:他们被人带走了。
刻意在混乱中,趁她不备带走他们。
又或许混乱,就是对方刻意制造的也说不定。
丹心提气跃起,踩着树冠,跳在高处的建筑上,观察着集市上的每一个角落,目之所及,不敢疏漏一个人影。
细密人头攒动,在她眼中尤如绿豆,心中却是越慌乱。
她飞跃在屋顶上,目光沿路逡巡,片刻后,终于看到两个黑影,腋下夹着两个小身影,鬼鬼祟祟往人少的巷子中去。
丹心迅追了上去,不消一会,就落在他们前头。
她手中无兵器,只有一截三尺长的树枝,枝上无叶,只在顶端有两株淡绿的嫩芽儿。
此时,她眸中寒气聚起,身上杀意波动,冷冷启唇道:“放下人,饶你们一命。”
那两人对视一眼,带着两个晕过去的小童,转身朝后跑。
“找死。”丹心纵身空翻,红衣舞动间,朝他们袭去。
几招下来,空气中不断传来,枝条抽打在人身上的声音。
随着他们二人倒地,丹心扔了手中的树枝,揽过青砖青瓦,触了触他们的鼻息,感知他们无恙,才放下心来。
“谁派你们来的,掳走他们想做什么?”丹心踢了他们一脚,厉声问。
那两人躺在地上,微微喘气,却是一声不吭。
“丹心妹妹,在下不过是与你开了个玩笑。”巷子尽头传来一道似笑非笑的声音,“你武艺越精进了。”
听见这道声音,丹心眉头轻蹙。
抬眸看去,只见光影中走来一个年约二十五六的男子,他身穿银色的衣袍,头戴银冠,手中摇着柄玉骨折扇。
“公子。”倒在地上的两人见了来人,挣扎着起身朝他行礼。
“你来做什么?。”丹心秀目微眯,面露一丝不悦。
那人径直从他们二人身旁走过,合扇拢于掌中,对着丹心轻笑一声,“丹心妹妹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与你没什么好见的。”
“上一次与你相见,是在去年仲夏,距今拢共一百九十三天。”
那人紧紧盯着丹心,自顾自说着话:“大年初一那天,在下去云屯剑城拜见百里城主,才知你已脱去奴籍,离开了剑城,我可是找了你很久,才打探到你在这里呢。”
“找我?只怕是没安好心。”丹心垂眸,抱起青砖青瓦,欲离开此地。
执扇的手,拦住她的去路,他笑道:“非也非也,值此上元佳节,有道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2】,在下是特意来与丹心妹妹相会的。”
“谁要和你相会,我跟你很熟吗?让开。”丹心抬腿朝他扫去。
那人脚步一动,避了开来:“你很在意这两个孩子?”
“与你何干。”丹心继续向前走。
“刚才一路跟着你们,第一次见你笑得这么开怀,笑容这么好看,可你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对我笑呢?”
丹心充耳不闻,亦不言不语,脚下步履不停。
“为什么?”那人敛起笑容,扬声询问:“因为他们师父?你喜欢他?”
丹心脚下一顿,转头瞪了他一眼:“胡说八道什么,这个孩子是百里少主的徒弟。”
“紧张了,很好。但你已不是百里家的奴婢,百里挑一的弟子又与你何干?”他不紧不慢抖开扇子,扇了扇风,“据我所知,那位清明道人可是不会功夫,丹心妹妹,你也不想我忍不住对他下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