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家里来了个江湖人梁铭日,苏眠眠的生活便悄然生了变化。
从前那个喜欢爬树掏鸟窝的小丫头,如今再也没做出过半点与九岁孩童身份不符的事儿。
家里的豆制品作坊早已远近闻名。
村子也因此焕然一新。
许多村民靠着给苏家送黄豆、挑水、搬货、送货,渐渐攒下了家底。
两年下来,许多人家手里都攒了不少银子。
最令人羡慕的,莫过于苏家的销售队伍。
这些走南闯北的伙计,不仅见识广、口才好,收入也远普通工人。
李二头如今已是整个销售队的大掌柜。
每日带着十几名伙计跑县城、下乡镇。
他凭着一股韧劲,赢得了苏老爹的信任,最终如愿娶了青梅竹马的李丹丹。
苏家如今家业兴旺,家中上上下下几十口人,早已不缺使唤的人手。
苏老太坐在院中摇着蒲扇,看着孙辈们在院子里玩耍,笑得合不拢嘴。
苏云桃的绣工在这几年愈精湛。
她的作品被做成屏风、香囊、嫁衣,订单早已排到了明年夏天。
梁铭日在苏家住了一个月,起初还觉得新鲜,可渐渐便坐不住了。
他跟苏老爹坦诚相谈,提出想在村头办个武馆。
苏老爹欣然应允,还腾出了一间空屋,亲自帮忙修缮。
武馆开张后,许多有余钱的人家都争着把孩子送来。
苏云东在私塾读了一年。
可他天性务实,对读书兴趣不大,索性不再去上学。
如今他跟着叔伯们学管账、算账、记账。
小叔叔在苏眠眠七岁那年的秋天,参加了县里的院试,一举考中了秀才。
可出人意料的是,小叔叔并未继续进京赶考。
他回到村里,对父母说。
“外面世道复杂,不如留在这儿。徐夫子年纪大了,我想留下来,跟他一起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苏老爹和苏老太听了,相视一笑。
“随你心意,家永远是你的根。”
院墙边那棵龙眼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
苏眠眠踩着木梯,小心地攀到高处,一串一串地剪下熟透的龙眼。
她顺手将装满的一筐递给站在树下的杨兔。
“把这批龙眼,先送爷爷奶奶那儿,再挑一筐品相最好的,送去泽容哥哥家。”
“好嘞,小姐,我这就安排人送过去。”
自从那次送了野鸡炖蘑菇,苏家跟林家的关系,就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