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 > 第89节(第2页)

第89节(第2页)

组装飞机看上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其实能走通这一步的国家就已经不太多了。

其次是进口中散件组装大部件,以及进口低散件组装成组合件。

根据飞机的复杂程度不同,这可能是一个或者两个步骤。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走到这里基本就算是到头了。

不少国家的所谓“自研”飞机,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最后才是从毛坯料开始生产低散件,打通零部件生产线,然后一步步生产出整架飞机来,实现飞机的完全国产化。

“这个么……”何明略微思索了一会:

“原本的协议规定是在明年年末之前完成2-4架飞机的整机总装,1999年年末之前完成机体部分的全部生产线。”

“不过得益于你的功劳,现在又多了一个节点,就是在2oo1年末之前完成对全机生产的国产化标准替代,把苏27彻底变成符合华夏航空工业标准的东西!”

“当然除了飞机本身之外,还有一个任务是地面保障设备的国产化,否则光有了三代机,相应的勤务能力跟不上,一样没办法形成战斗力。”

“唔……”常浩南在心中盘算了一下:

“进度要求不算紧张,那应该还来得及……”

“什么来得及?”

何明的语气有些好奇。

“当然是飞机改进。”

常浩南耸了耸肩:

“在总装线打通之后,零部件生产的消化吸收完全可以和技术改进同时进行,至于机载设备,尤其是电子设备,更是可以单独立项预研。”

“只不过这样搞的话,你们厂的压力应该会比较大,尤其是跟俄方技术人员的合作方面。”

旁边的何明转过头看了他一眼,几秒钟之后才回答道:

“要不是我知道伱过去三个月时间都做过什么,恐怕会觉得提出这个想法的人疯了……”

“不过……边生产边改进,确实是一个法子,我回去之后会跟厂里提一下这个想法,尽量配合你们的工作。至于俄方技术人员……总归有办法的,改进工作肯定要以我为主。”

“只怕等这118架飞机造到最后,他们自己的人都要认不出来咯……”

听到这句话,常浩南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重生之前的情况,还真能跟何明的预期对上号。

“我想应该是要这样的……”

“以后,最好的苏27,肯定会诞生在咱们华夏。”

应该是月票金主加更的第六章

第124章想搞军工,就不能只搞军工

刚才跟何明聊了一路苏27国产化的事情之后,现在再看八三工程原型机的总装,常浩南无可避免地感到了几分索然无味。

对不起,歼8-3,我现在已经喜欢上了歼11……

呵,男人。

当然,该干的工作还是要干的。

何况这也能给他的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随着机翼设计和航空动力这两项困扰八三工程已久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常浩南能够在这个项目中继续光热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后面再进行一系列试飞之后应该很快就可以技术定型,然后就是oo批次的生产和试装备,再然后生产定型……

总之主要就是一些按部就班的工作。

不出意外的话,从明年开始,他会逐渐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两个三代机型号上面。

目前华夏的航空制造业水平,应付一下歼8和涡喷14这样的二代组合问题不大,但要想彻底解决第三代战斗机,乃至于第三代航空动力的生产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常浩南日后必定不仅仅要继续跟几个设计所,还免不了和对应的几个制造厂打交道。

现在提前熟悉熟悉也是好事。

偌大的总装车间内,停着两架尚未交付空军的歼8b,以及三架正处在不同装备阶段的歼8-3原型机。

已经完成改装的o3号、正在等待新动机到位的o4号和总装进度大约5o%的o5号。

“目前,八三工程几架原型机的总装仍然是基于型架定位的手工装配模式,但是零部件生产过程已经开始跟6o1所的数字化设计组进行对接,减少了一些从图到生产过程中的环节。”

何明一边介绍一边带着常浩南来到二层的一处平台上:

“前面几个月时间,跟你一起来的那位姚博士,还有6o1所的林工程师一直在跟我们厂做数字化设计与总装流程之间的协调,等到进入量产阶段之后,应该会引入自动对接和数字化测量这些新技术,把生产效率提上去。”

“不过,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产量。给到我们手里的订单太少了,平均下来一个月产不了一架新飞机,哪怕用手工装配都得闲置一多半产能,完全体现不出数字化总装的优势来。”

车间里面空荡荡的,说话的时候都能听到些许回音,仿佛是在印证何明关于订单不足的诉苦。

“其实订单不足,影响的不仅仅是厂子的效益,还有生产质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