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灯塔国是哪个国家 > 第53章(第1页)

第53章(第1页)

于是她忿忿不平,于是她向你倾诉,于是她说,你说这人是不是有病啊?

你说有。但不知道为什么。然后你们就着个人自由与互不干涉原则进行了讨论,从一开始就是统一战线,最后也不会分道扬镳。

这个话题结束,彼此宣泄结束,接着她有下一件事找你,关于办公室里和她暧昧不清的人。关于暧昧不清的人有没有与有多少,本质上也是个人自由与互不干涉的。所以你也没有什么好表达的,就像你爱朋友爱到根本不在乎他们的伴侣是谁一样,你也爱他们到根本不在乎他们向哪个方向去改变。只要他们是你朋友的部分还是那样,并且没有生长出新的影响友谊的肢体。

就像爱一个一夜情对象,只爱对方的锁骨,其余不在乎。

爱的反面不是不爱,是不在乎。把在乎的范围缩减,并不会有利于给人生比较容易或困难的黑与白的彼此转变,而只是扩大了灰色的范围。你要学会的是对灰色的范围说“whatever”。结果说得多了,无非证明有的地方你不想说、却不得不如此面对。

朋友说,和我一起游泳的这位男士如何如何。你看着她的眼睛,接着鼻尖,接着说话的嘴唇和里面的牙齿,接着点头,“嗯嗯”发声,重复这一过程。70的脑力都放在这听她说了,但完全不留神。剩下的30更加不知道在哪里。

她说完,问你怎么想,你说挺好的。

挺好的是一个灰度词。甚至可以说是个游标卡尺上的游标。

然后朋友提出了问题,她说,你觉得呢?

你觉得?

你开始从人生、从快乐、从自由、从精神愉悦和性愉悦的角度分别剖析这件事。你说的头头是道,仿佛脑海中在千分之一秒内就依据已有文献整理出一个checklist,然后照着它有逻辑有先后有轻重的一路说了下去。上学的时候就有老师夸奖你答题逻辑清晰分点恰当,你的答案简直就是标准答案,那么精准那么简洁。所以如今当你给朋友分析情感问题的时候似乎一切也可以这样处理。即便你知道情感并非如此,它从不清晰,它无法计算,它甚至像是一种完全不符合任何数据公式和曲线的怪异化学反应,也许可以用量子力学来解释一部分,但两人之间的互相吸引未必就像两个量子。什么也不像,就是人而已。

你说啊说啊,把分点、交叉、排列组合、总结陈词,最后给出了意见,然后与朋友一道喝一口有些变冷的咖啡。

朋友在沉思,你坐进沙发更深处。有时会喜欢那些沙发极其宽大柔软的咖啡馆,因为那样可以把自己放进沙发里,甚至把沙发当作棺材。

朋友忽然开口说了她的一个考量——一般来说,不外乎是不够喜欢或者其实也没有那么着急之类——然后你会知道这才是她一切纠结的症结所在,然后你会把先前的结论往后拉一点,比如把“马上”拉回到“不着急”,在时间性上做出修正,得到一个中规中矩的应用价值不错的结论。

朋友点头,把话题拉回你身上。而你能回答的,还是那句“挺好的”。你想说并且会说很多关于工作的种种。关于工作的烦与繁,关于对接方的愚蠢与弱智。然后草草终结话题,开始聊别的。聊八卦,聊别的现在不在场以后估计也不出现的朋友的事。甚至聊吃的。你什么都可以说得眉飞色舞,投入的聊天和你自己的实际心境没有关系。

有些事情你随便说,有些事情你怎么都不说。那些事情对你来说是已经自成体系。从此处到彼处再向其他方向延伸的路径是清晰的,a的考量项是这些那些,b的考量项是这些那些,彼此之间如何扞格抵触你一清二楚,仿佛五行一样相生相克。你想证明,却不断证伪;或者想要证伪,却不断证明。

你觉得“道理你都懂但是不做”的倾诉是浪费,所以你不说。

然而角色对换之后你竟然可以给别人开药方。

下雨了,你们决定多坐一会儿再去吃饭。两个人搬到户外的檐廊下看雨。朋友突然说,这样的事我也只能和你说。你只回答了一个“嗯”,因为这样的话听了很多次。很多很多次,很多很多人。你甚至都能凭借他们叫你出来的时间和语气判断是什么事。

但你自己没有这样的人。如同预知未来的神仙,永远算不出自己。

自己是自己无解的那道题。

一千公里外的玫瑰

夏天来了。白昼变得很长,好像有无数的时间可以消磨。你喜欢在白日长的日子里早起,因为那样整个人也可以跟着天光醒来。反之在冬日,天不亮就去上班的话,总觉得自己根本没有睡醒,或者是在醒着梦游。

而夏令时冬令时什么的,根本自欺欺人。调整了看待的方式,不能改变多余或匮乏的本质。你一边这么想,一边单元门口做着基础拉伸。手上有智能手环,身上是随便从家里抓的t恤和棉长裤,耳机线连着手机,占据听觉的是——

你跑了出去。

你一度纠结过,是不是下班跑比较好,因为一累到底,付出金钱与时间去完成身心俱疲,这样就没有什么时间想别的。抑或也会想起来,只是没有生理上的力气就没有心理上的心气去想更多、感慨更多,深沉的睡眠会来拯救自己。

所以一直以来你倾向于选择晚上运动,偶尔调到早上是因为晚上有约。

但今天是个例外。今天你想早上跑,想通过剧烈呼吸带来的大脑空白驱散脑海中凌晨的梦境所残留的影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