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合作
苏琳收到盖哥的邀约的时候还挺惊讶的,自从17年那张专辑之後,两人没再联系了。
了解了一下他的想法之後,大致是明白了,《华夏》之後,对他的压制好像没那麽多了。
他想趁热打铁,也想有个机会,苏琳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东北的爱国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抓,他想做这方面的曲子她肯定会同意的。
尤其他本身也是一个优秀的rapper,没道理拒绝。
所谓“提拔”都是扯淡。
苏琳是觉得她做这个所谓的“梯子”完全没问题,她是希望说唱音乐发展的越来越好的。
盖完全能带领中国说唱走起来的。
不过苏琳19年实在太忙了,口头答应了,但是两人真的碰面已经2020年了。
口罩时期碰个面都很难,前期全靠线上沟通。
碰面还是因为《唱作人2》这档综艺的原因。
也是苏琳离开yg回国後第一个大动作,作为常驻嘉宾再次参加竞技类的音综。
在音综播出之前,两人把合作的《绿·湘·吟》
绿指的是鸭绿江,湘指的是湘江,在扩展到两江所在的土地。
《绿湘吟》的创作背景,被设定为“两条江的对望”:
在那个年代,数十万志愿军从辽宁丹东的鸭绿江畔出发,跨过冰面,奔赴朝鲜战场;而在湖南湘江两岸,无数湘籍子弟也整装入列,许多人再也没有回来。
几十年後的今天,两位音乐人,分别在鸭绿江断桥和湘江边录下各自江水的声音——一个拍岸如鼓,一个低回似箫。
他们把两条江的水声采样叠在一起,写下一首歌。
无论是哪个时代,不变的是对故土的思念和认可。
这首歌拖了这麽长时间也有一部分其他原因,这首歌现场采样了两条江水的声音。
丹东断桥下的鸭绿江:冬季流速快丶水浅石多,录到的是冰凌碰撞的“咔嚓”与低沉的“鼓点”。
长沙橘子洲头的湘江:春汛宽阔,浪涌沙洲,录到的是绵长的“呼——”与偶尔的“沙锤”般细碎水纹。
时间跨度就挺长的,而且这还不是一开始的点子。
以鸭绿江采样中的“冰裂”节奏作底鼓,44但每两小节少一拍,留下“空位”。
用湘江采样的“涌浪”作反向混响铺底,形成持续和弦。
把两段水声各提炼一个主频,做成两架钢琴的共振滤波,演奏同一旋律时,音色随江声自动“交叉溶解”。
技术上不算难,真正的“坎”是审美判断——让水声既保留原始地域辨识度,又不沦为简单的环境噪音。
不过苏琳如今的耳朵已经积累了无数的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
节目组也转发了这首曲子,为综艺预热。
有了节目组的发力和苏琳的流量,空降热搜。
【md,烦死了,为什麽ls总喜欢和这些人搅和在一起?在yg担心毒窝沾毒,回来还是毒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