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凶手用镇定剂扎入点都是从颈后,背后,说明凶手不想直面出击,或许他没有能力保证自己能一下支付受害者。”
&esp;&esp;陈墨又满意地点头,“上手很快。”
&esp;&esp;陈墨不太夸人。
&esp;&esp;第一次夸人就夸了孙涛。
&esp;&esp;之前帮她挡枪她都没夸我,这让我内心有点受伤。
&esp;&esp;“我查询了受害人最近一个月的上网记录,受害人是一个潮流女孩。”fi将电脑屏幕搬给我们看。
&esp;&esp;受害者的社交媒体上有接近20万的粉丝。
&esp;&esp;她是个穿搭博主。
&esp;&esp;“可是尸体身上的衣服明显和她本人性格不符合。”我指着社交媒体上那个大波浪,露脐装的时尚女孩,再指了指陈墨平板上尸体,“凶手给她换装了?”
&esp;&esp;“没有侵犯,我们无法直接确认凶手性别。”我手放在桌子上,“捅死,割喉,带有攻击性较强的刺杀是性虐待凶手惯用方式。”
&esp;&esp;“割走器官代表着犯罪嫌疑人有较强的恋物癖、或者曾经遭受遗弃感、或者他是需要某种仪式感…”
&esp;&esp;当然我们犯罪心理所推算,是按照基本凶手初侧而进行推断的犯罪动机。
&esp;&esp;就比如男性罪犯和女性罪犯,对尸体做同样的行凶手段,我们的分析也会跟着有所偏移。
&esp;&esp;从最基础杀人方式来看凶手,我们能更好判断出凶手欲望,他想通过尸体表达出什么东西。
&esp;&esp;在犯罪心理上有一个底层的逻辑。
&esp;&esp;凶犯做出的任何的行为,都是在揭示他的心理状态。
&esp;&esp;罪犯会随着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在不同的情境下,改变自己的杀人手段。
&esp;&esp;一个正常的人类,拥有良好的五感,拥有较强的道德准则,都不会突发性地对一个人产生杀戮心。
&esp;&esp;但反社会和精神疾病的患者,她们则是有雷点的,一旦触及将无法挽回。
&esp;&esp;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连环杀人案几十年也抓不到的情况。
&esp;&esp;他们反侦察能力强,较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杀戮毫无愧疚之心。
&esp;&esp;午夜梦回,他们只会期待着下一次猎物能够更贴合自己的需求。
&esp;&esp;所以抓住他们,确实很困难。
&esp;&esp;“掐死、勒死代表的是一种高度掌控欲,缓慢处死看着受害者痛苦的表情得到满足感,也是一种表达性满足的手段,但我们现在不确定对方是男性还是女性。”
&esp;&esp;说完我看了看陈墨。
&esp;&esp;她脸色一无既往没有变化,甚至连头都没点。
&esp;&esp;“勒死其实就是阻断大脑供血,当大脑发觉氧气无法供给时,他会自动停运身体器官,让人体处于昏迷或者僵直状态,心肺功能不好的人大概一分钟就会晕倒。”王安给我们提供一些医学知识。
&esp;&esp;但他忘了,我和陈墨也是学医的。
&esp;&esp;心理学的学生也是医学院的学生。
&esp;&esp;“尸体呈现特定姿态,意味着凶手有强烈的情感寄托,他用选择用绳子而不是用手,应该不是性虐待,而是惩罚、谴责…或者其他。”
&esp;&esp;陈墨似乎是在纠正我之前所说。
&esp;&esp;“惩罚天使?”fi突然冒头。
&esp;&esp;连环杀人犯分为几种模式。
&esp;&esp;惩罚型,认为受害者应该得到惩罚,或者是他认为自己在为民除害。
&esp;&esp;拯救型,认为受害者应该得到拯救,他在替某种信仰解救他们。
&esp;&esp;享乐型,满足自己的杀人欲望,他们或许是血液爱好者,看到血会得到性满足或者是性释放。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