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21世纪不相信爱情的例子 > 第 51 章(第1页)

第 51 章(第1页)

第51章

鲍决“一起垒沙袋”的宣言,像一剂强心针,暂时稳住了蔺逐生濒临崩溃的心神。但外部的洪流,并未因此有丝毫减弱,反而以更具体丶更琐碎的方式,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舆论风波对蔺逐生的直接影响,是原本就稀薄的商业合作机会几乎完全蒸发。那些曾经对他“独特视角”表示过兴趣的品牌方,如今避之不及。他实质上成了“灵活就业”大军中的一员,收入变得极不稳定。而“严秀英基金”的筹备也因赞助方的退缩而陷入停滞,前期投入的一些精力眼看要打水漂。

更现实的问题是,他们这套可以俯瞰城市灯火的公寓,高昂的房贷和物业管理费并不会因为主人的境遇而减少。鲍决的收入虽然可观,但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新项目的研发和团队建设中。经济上的压力,像一条逐渐收紧的隐形绳索。

蔺逐生开始偷偷浏览招聘网站,看着那些要求“年龄35岁以下”丶“熟练掌握各类新媒体软件”丶“具备高强度抗压能力”的岗位描述,感到一阵阵茫然。他的技能树,似乎与这个追求效率和即时转化的时代格格不入。

算法的审判并未结束。蔺逐生发现自己仿佛被大数据标记了。无论他登录哪个平台,推送的内容总带着一种阴郁的基调,或是关于他的负面讨论以各种变形的方式反复出现。他甚至尝试注册新的社交账号,试图建立一个“干净”的数字身份,但复杂的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让他无所遁形。他的过去,像一道无法抹去的数字疤痕,牢牢跟随着他。

一次,他去便利店买东西,刷脸支付时,那个年轻的店员多看了他几眼,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好奇。那一刻,蔺逐生感到一种被剥光的羞耻感。他的脸,他的存在本身,仿佛成了一种公开的丶可供品评的符号。

鲍决父亲那次电话之後,母亲又断断续续打来过几次。不再激烈反对,而是变成了一种持续的丶低强度的忧虑。她会转发一些关于“心理健康”丶“舆论应对”的公衆号文章给鲍决,附带几句小心翼翼的叮嘱。这种转变,并未带来安慰,反而像背景噪音一样,持续消耗着鲍决的情绪能量。

更意想不到的是,蔺逐生那个很少联系的父亲,也不知从什麽渠道知道了网上的风波,打来电话,语气不再是索求,而是一种混杂着担忧和不解的埋怨:

“早就跟你说,搞艺术不稳定,容易惹是非!现在好了,闹得全世界都知道了!你让我们的老脸往哪儿搁?连累人家小鲍那麽好的人……”

父亲的指责,将家庭内部的压力和外部社会的压力巧妙地嫁接在一起,让蔺逐生倍感窒息。他似乎永远无法达到家人那种对“稳定”和“体面”的狭隘定义。

就连看似稳固的鲍决,也开始感受到无形的压力。他主导的项目虽然前景看好,但投入巨大,短期内盈利有限。赵公子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话语间开始流露出对“更快变现”的期待。

一次行业论坛上,几个更年轻的丶顶着“天才”光环的创业者,谈论着鲍决有些跟不上的新概念和更激进的商业模式。他清晰地感觉到,技术叠代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来,稍有不慎,就会被拍在沙滩上。

“35岁危机”的幽灵,并非空xue来风。它体现在学习能力的极限,体现在体力与精力的下滑,更体现在整个社会对“年轻”和“创新”近乎痴迷的追捧,以及对“经验”价值的日益贬低。

在一个被算法丶流量丶效率和危机感裹挟的时代,蔺逐生曾经坚信的“记录的意义”丶“抵抗遗忘”,似乎也变得苍白无力。严奶奶的去世,让他看到生命的脆弱;网络的暴力,让他看到记忆可以被轻易扭曲和覆盖;现实的窘迫,让他不得不思考更基本的生存问题。

他坐在书房里,对着那些精心冲洗出来的《铁锈与温度》的照片,第一次産生了强烈的怀疑。这些影像,除了满足他个人的表达欲,以及极少数同好的共鸣,在这个信息爆炸丶注意力转瞬即逝的时代,究竟还能留下什麽?它们像投入洪流中的几颗石子,连水花都微小得可怜。

一天晚上,蔺逐生看着正在书房加班丶眉头紧锁的鲍决,忽然轻声说:“有时候觉得,我们像两个堂吉诃德,对着风车挥舞长矛。”

鲍决从屏幕前擡起头,揉了揉眉心,灯光下他的脸色有些疲惫。

“风车是真的。”鲍决的声音带着倦意,却依旧平稳,“但长矛,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疲惫,怀疑,压力,无处不在。

这就是21世纪,赋予他们这一代人的,无法回避的症候群。

他们被抛入这条名为现代的急流,只能紧紧抓住彼此,在眩晕与窒息中,努力辨认方向,寻找那一丝可以喘息的岸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