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21世纪不相信爱情的人 > 第 31 章(第1页)

第 31 章(第1页)

第31章

美术馆的布展工作如期而至。这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将《荒原》从私密的精神世界,稳妥地安置到公共的展示空间。过程比预想中更加繁琐和耗费心力。

蔺逐生第一次以主创艺术家的身份,需要协调输出中心丶装裱工丶灯光师丶美术馆的策展助理等等一系列人员。他习惯了独自创作的自由,面对这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和必要的人际沟通,显得有些笨拙和吃力。有时会因为一个灯光角度与灯光师反复沟通却不得要领,有时会因为运输过程中的一点瑕疵而焦虑万分。

鲍决自然而然地成了他最得力的“项目经理”和“外交官”。他没有越俎代庖,而是站在蔺逐生身後,在他词不达意时,用清晰丶逻辑严密的语言向工作人员转译他的艺术诉求;在他因细节焦躁时,冷静地列出问题优先级,逐一联系解决。他甚至用表格工具做了一个详细的进度追踪表,将布展流程梳理得井井有条。

“这里,左侧墙面第三张,水平偏移了大约两毫米。”鲍决站在展厅中央,目光如尺,平静地指出。

灯光师和策展助理都愣了一下,仔细看去,果然有细微的偏差。他们看向鲍决的眼神里多了几分信服。

蔺逐生看着鲍决游刃有馀地周旋在不同工种之间,将他的混乱灵感梳理成可执行的步骤,心里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是依赖,是感激,更是一种深刻的庆幸——庆幸这个人选择留在了他的“荒原”上,用他独有的方式,为这片土地建立起与外界连接的丶稳固的桥梁。

然而,磨合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在作品排列顺序上,蔺逐生与顾教授邀请来把关的策展人林秀然産生了分歧。林秀然倾向于将几幅视觉冲击力更强丶色调相对明亮的作品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认为这样“更容易吸引观衆,叙事上也更有起伏”。

蔺逐生却坚持要按照自己内心的脉络来,将那张被鲍决说过“光太刻意”的丶更为沉郁顿挫的作品放在序列的核心。他认为那才是《荒原》真正的灵魂所在。

“蔺先生,展览需要考虑到观衆的接受度。”林秀然语气委婉,但态度坚决。

“艺术不是讨好。”蔺逐生难得地执拗,脖颈绷紧。

气氛一时有些僵持。鲍决一直在旁边安静地听着,此刻走上前,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转向林秀然,语气平和:“林老师,能否让我们看看两种方案在空间里的实际效果?数据化的对比或许更直观。”

他提议将两种排序方案用相机拍下,在电脑上并置对比,模拟观衆流线观看的体验。这个务实的方法化解了直接的观念冲突。

最终,在对比中,蔺逐生序列中那种内在的丶沉默的力量感,以一种更持久的方式打动了在场的人,连林秀然也最终表示了认可。蔺逐生赢得了这场“战役”,但他知道,是鲍决提供了不伤和气的“武器”和“战场”。

事後,在空旷的展厅里,只剩下他们两人做最後的检查。蔺逐生低声说:“刚才……谢谢。”

鲍决正在调整一根射灯的角度,头也没回:“你的坚持是对的。艺术可以妥协于技术,但不能妥协于内核。”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只是帮你把‘内核’更有效地呈现出来。”

他不是盲目支持,而是理解并尊重他的艺术坚持,并运用自己的能力为其保驾护航。这种支持,让蔺逐生感觉到自己是被珍视的,连同他那些可能不讨喜的“棱角”一起。

布展的最後一天,所有作品都已就位,灯光调试完毕,只剩下一些清洁工作。巨大的落地窗外,华灯初上,展厅内异常安静,只有他们两人。

蔺逐生独自走到展厅中央,环顾四周。他的《荒原》静静地悬挂在洁白的墙面上,在专业灯光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庄重与力量。那些龟裂丶那些挣扎丶那些顽强的生命痕迹,此刻不再是他个人情绪的宣泄,而是成为了可以与世界对话的独立存在。

他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是梦想成真後的虚脱,也是巨大喜悦过後的宁静。

一件还带着体温的外套轻轻披在了他的肩上。鲍决站到他身边,与他一同凝视着这片共同的“成果”。

“感觉怎麽样?”鲍决问。

蔺逐生沉默了很久,才轻声回答:“像……终于把一直在心里咆哮的东西,妥帖地安放好了。”他转过头,看向鲍决,眼神清澈而依赖,“也有你的功劳。”

鲍决没有谦逊,只是伸手,帮他理了理因为忙碌而有些凌乱的衣领,动作自然熟稔。“是我们的。”他纠正道,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

我们的。这个词让蔺逐生心脏微微一颤。

他们并肩站在即将向世界开放的《荒原》前,像两位守护着自己领土的领主。窗玻璃映出他们的身影,紧密地靠在一起。

在这里,蔺逐生是绝对的主角,鲍决是隐形的基石。但他们都清楚,这片即将迎来无数目光审视的“荒原”,从创作到重生,再到此刻的完美呈现,早已深深烙下了两个人共同奋斗的印记。

这不是谁依附谁,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在碰撞丶摩擦丶磨合後,找到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共鸣频率,共同创造出了一片更广阔丶也更坚实的天地。

布展完成,只是一个开始。但对他们而言,共同穿越了这段充满挑战的实操阶段,彼此的关系,仿佛也在这些具体而微的事务中,被淬炼得更加坚韧和透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