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篇(中)——《当学霸开始养娃:运动天赋与“硬核”啓蒙》
(一)顾云昭家的“体能特训”
周六上午,市体育馆的室内跑道边,气氛有点凝重。
顾云昭穿着运动服,叉着腰,看着跑道上一脸不情愿丶慢吞吞挪动着小短腿的女儿顾念栀,眉头拧成了疙瘩。小念栀继承了林栀予的文静秀气,皮肤白皙,像个精致的瓷娃娃,对母亲热爱的各项体育运动,却始终提不起太大兴趣。
“念栀!加油!手臂摆起来!呼吸!注意呼吸节奏!”顾云昭在场边大声指挥,声音洪亮,引得旁边其他锻炼的人纷纷侧目。
小念栀瘪着嘴,越跑越慢,最後干脆停了下来,小胸脯起伏着,眼圈开始泛红:“妈妈……我跑不动了……我不想跑了……”
顾云昭几步冲过去,蹲下身,看着女儿委屈的小脸,又是心疼又是无奈。她放软了声音,试图鼓励:“乖女儿,再坚持一下下嘛!你看,跑完步身体棒棒的,还能长高高!像妈妈一样!”
小念栀眼泪汪汪地摇头:“我不要像妈妈……我……我想像妈咪一样,安安静静地看书……”
顾云昭:“……”她感觉自己胸口被插了一箭。
这时,林栀予提着水和毛巾走了过来。她穿着柔软的棉布长裙,气质温婉。她先递给女儿水杯,又用毛巾轻轻擦去她额角的细汗,动作轻柔。
“累了我们就休息一下,没关系。”林栀予的声音像春风一样抚慰了小姑娘的情绪。她看向一脸挫败的顾云昭,无奈地笑了笑,小声说:“云昭,别太着急,念栀还小,兴趣可以慢慢培养。”
顾云昭抓了抓头发,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可是你看她这体能,风一吹就倒的样子,我这不是担心嘛!”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林栀予揽住女儿的肩,温柔地说,“我们念栀画画不是很好吗?上次还得奖了呢。运动嘛,只是为了身体健康,不一定非要像妈妈那样成为运动员呀。”
小念栀立刻用力点头,扑进林栀予怀里:“嗯!我喜欢画画!妈咪最好了!”
看着紧紧相拥的母女俩,顾云昭心里那点小失落也烟消云散了。她咧嘴一笑,伸手把两人都搂住:“行行行!我女儿以後当大画家!爸爸……呃,妈妈我给你当保镖!谁要是敢说你的画不好,我就……我就跟他比赛跑八百米!累死他!”
这番豪言壮语逗得林栀予和小念栀都笑了起来。阳光透过体育馆的玻璃顶棚洒下,笼罩着这温馨又有点好笑的一家三口。顾云昭或许暂时没法把女儿培养成运动健将,但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守护着女儿小小的梦想。
(二)陆止安与江澈的“技术性”育儿
与顾云昭家充满汗水和呐喊的画风截然不同,陆止安和江澈的育儿日常,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安静而高效的科技项目研发。
他们的儿子陆予澈,年仅五岁,已经展现出对机械和电子远超常人的兴趣与理解力。此刻,他正坐在家里那间堪比小型实验室的工作室地板上,面前摊着一堆零件——那是他刚拆解的一个智能玩具机器人。
陆止安坐在他旁边,没有指导,没有干涉,只是默默地看着,偶尔在他拿起一个精密传感器时,递过去合适的工具。江澈则坐在不远处的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3D建模软件界面,他似乎在工作,但馀光始终笼罩着地上的父子俩。
“爸爸,”小予澈举起一个电机,奶声奶气地问,“这个,扭矩,不够。带动,履带,吃力。”
他说话还带着孩童的断续,但用词却已相当精准。
陆止安接过电机,看了看型号,言简意赅:“嗯。换,RS-540。”
小予澈眼睛一亮,立刻在一堆零件里翻找起来。
江澈的目光从屏幕上移开,平静地开口,报出一串参数:“轴径3。17mm,工作电压7。2-12V,空载转速14000rpm。在角落,银色盒子。”
小予澈立刻精准地找到了目标。
没有“宝宝真棒”的夸奖,没有手把手的教导。他们的交流更像是在项目组里,上级对下级言简意赅的任务分配与资源支持。然而,在这种冰冷的技术对话背後,是无需言说的信任与认可——他们相信儿子的能力,也尊重他探索世界的方式。
小予澈成功地换上了电机,机器人重新动了起来,比之前更加有力。他擡起头,看看陆止安,又看看江澈,小脸上没什麽表情,但那双酷似江澈的淡漠眼睛里,闪烁着满足的光芒。
江澈合上电脑,走到儿子身边,蹲下,检查了一下机器人的连接处,然後从口袋里拿出一个U盘,递给小予澈:“优化驱动。自己,安装。”
小予澈郑重地接过,像接过一份重要的使命。
陆止安则拿起旁边一个平板,调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化编程界面,放到儿子面前:“逻辑,可以,更简洁。”
工作室里只剩下零件碰撞声和键盘敲击声。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布满设备和零件的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个家,没有太多温情脉脉的言语,却在代码丶数据和精密机械的交流中,构建了一种独特而坚实的亲子联结。对他们而言,共同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或许就是最深刻的陪伴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