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队伍一路北行,越往北,景象愈凋敝。道旁田地干裂如龟背,稀稀拉拉的禾苗焦黄萎靡,偶尔可见面黄肌瘦的灾民拖家带口,沿着官道向南蹒跚,眼神麻木。空气中弥漫着尘土与一种若有若无的绝望气息。
然而,与这触目惊心的灾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钦差队伍自身的状态。
林弈冷眼观察,这支由朝廷重臣率领的队伍,规模远必要。除必要的护卫与属官外,还有大量随行的书吏、仆役、乃至一些身份暧昧的“幕僚”、“清客”。每日拔营、行军、宿营,流程繁琐,行动迟缓。从京城至河东道治所平阳府,不过千余里路程,竟走了近二十日。
更令他心头沉重的是,每至一州一县,地方官员的接待堪称“隆重”。
甫一入境,便有当地官员率属僚远迎于界碑之处,香案彩棚,鼓乐喧天。入城后,接风宴、汇报会、视察(多是早已安排好的“样板”之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却大多流于形式。宴席上山珍海味,觥筹交错,与城外灾民的困苦形成刺目的反差;汇报会上,地方官呈上的文书辞藻华丽,数据却经不起推敲,多是对朝廷赈济的感恩戴德与对自身“辛劳”的渲染,对实际灾情根源与应对困境却语焉不详。
林弈注意到,杨涟御史虽面色冷峻,对过于奢靡的接待明确表示过不满,但也并未完全拒绝这套官场惯例。他更多的时间,被束缚在这些无休止的应酬与听取浮于表面的汇报上,真正深入乡野、实地考察灾情的时间少之又少。
一次,在某个县城,林弈趁着汇报间隙,向杨涟提议,是否可精简随行人员,分出一小队轻骑,由他带领,先行赶往灾情最重的几个乡进行摸底。
杨涟尚未开口,旁边一位姓胡的随行参议(品阶高于林弈)便皱起眉头,不悦道:“林修撰,钦差出行,自有规制仪仗,岂能如寻常商旅般轻简?此乃朝廷体面,亦是为震慑地方,便于行事。分组行动,更是不妥,若信息不通,步调不一,岂不误了大事?你年轻,不懂这些规矩,还需多看多学。”
话语中带着居高临下的教训意味。
林弈忍住气,争辩道:“胡大人,下官并非不重规制。然北地灾情如火,流民嗷嗷待哺。我等每日耗费在路途与应酬之时,或许便有灾民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殒命。规制体面固然重要,然救灾如救火,效率更为紧迫!分组探查,正是为了更快、更全面地掌握实情,以便杨大人统筹决策。”
那胡参议闻言,脸色一沉:“效率?林修撰,你可知何为‘欲则不达’?地方政务,盘根错节,非是你想的那般简单!若不先与地方官员充分沟通,取得其配合,纵有良策,亦难推行。你一味求快,若激起地方抵触,反致政令不通,这责任,你担待得起吗?”
另一位年纪较大的随行文书也捻须摇头,语重心长:“林修撰,你之心是好的。但官场有官场的规矩,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些事,急不得。”
杨涟端坐主位,听着双方的争论,面色沉静,未一言。他锐利的目光扫过林弈因急切而微微泛红的脸庞,又看了看那几位老成持重的属官,最终只是挥了挥手:“此事容后再议。先依现有行程,听取地方汇报。”
林弈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他原本以为,最大的阻碍会是天灾的酷烈或地方势力的贪婪,却未曾想,先碰到的,竟是来自钦差队伍内部、这套看似合理实则僵化低效的行政流程与根深蒂固的官场“规矩”!
这套体系,如同一个巨大的泥沼,消耗着时间,消磨着锐气,将一切紧急的事务,都拖入它固有的、缓慢的节奏之中。它用“体面”、“规制”、“稳妥”作为外衣,包裹着内在的惰性与对变革的本能排斥。
行政效率的低下,有时比天灾本身,更为致命。它让救援的力量在层层消耗与内耗中衰减,让解决问题的时机在无休止的流程与扯皮中错失。
傍晚,队伍抵达此行的重要一站——河东道治所,平阳府。
城门之外,迎接的场面更为盛大。以河东道布政使崔文瀚为,大小官员数十人,身着官袍,列队相迎。旌旗仪仗,排出数里之地。
崔文瀚年约五旬,面容白净,笑容和煦,言语得体,对杨涟极尽恭敬。他亲自引导钦差一行入住早已准备好的、奢华宽敞的行辕,并安排了更为丰盛的接风宴席。
席间,丝竹悦耳,歌舞曼妙,珍馐美酒,络绎不绝。崔文瀚与一众地方官员轮番敬酒,言辞恳切,表达着对朝廷关怀的感激与誓死办好赈差的决心。
林弈坐在末席,看着眼前这觥筹交错、仿佛太平盛世的场景,再想起沿途所见灾民的惨状,只觉得胸口堵得慌,食不知味。
他注意到,杨涟御史虽然依旧不苟言笑,但对崔文瀚的敬酒,也并未推拒。酒过三巡,气氛似乎愈“融洽”。
宴会持续到深夜方散。
林弈回到分配给他的、同样颇为精致的房间,毫无睡意。他推开窗户,望着平阳府城内零星闪烁的灯火,以及远处被黑暗吞噬的、灾情肆虐的乡野,心中充满了无力与焦灼。
他知道,若不能打破这套官僚体系的桎梏,所谓的“钦差巡狩”,最终很可能沦为一场劳民伤财的官场秀,于解救北地灾情,毫无裨益。
必须做点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铺开纸张,就着灯火,开始奋笔疾书。他要将自己这一路的观察与思考,关于队伍臃肿、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简化流程、分组行动的具体建议,形成一份正式的文书,再次呈递给杨涟。
这一次,他要写得更加具体,更加有说服力。
哪怕再次被斥为“年少轻狂”,他也必须出自己的声音。
窗外,夜色浓重,如同化不开的墨。
喜欢天命寒门请大家收藏:dududu天命寒门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