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天命贵女寒门锦绣 > 第100章 棋高一着(第1页)

第100章 棋高一着(第1页)

杨涟那句“暂留行辕,协助整理文书”的指令,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行辕内外所有关注此事的人心上。支持者扼腕叹息,认为一颗新星尚未升起便已蒙尘;反对者则弹冠相庆,认为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状元终于尝到了官场的厉害。

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林弈,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没有愤懑,没有争辩,甚至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沮丧。接到指令后,他只是平静地拱手领命:“下官遵命。”

随后,他便真的如同被闲置一般,每日按时点卯,埋于行辕那堆积如山的文书档案之中,整理、归类、抄录,仿佛石涧村的成功与随之而来的风波都与他无关。这份异乎寻常的沉静,反而让那些等着看他失态或激烈反应的人,感到一丝莫名的失望与不安。

崔文瀚等人见状,心中冷笑,只道这年轻人终于识得利害,懂得了收敛。他们加紧了在杨涟面前的“劝说”与“提醒”,试图将林弈彻底按死在文书堆里,并开始着手“修复”被石涧村模式打乱的“旧秩序”。

但他们低估了林弈,也低估了“格物”精神所蕴含的力量。

林弈并非退缩,而是在等待,在准备。他深知,在权力的角力中,无力的愤怒与苍白的辩白毫无意义。他需要的,是足以扭转局面的、无可辩驳的事实。

在石涧村的那段日子里,他不仅仅是指导工程,更是在践行其“观察、测量、归纳、验证”的格物理念。陈实与李文,这两位被他带入格物之门的年轻书吏,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他们将林弈的要求执行得一丝不苟。

如今,这些平日里看似琐碎、被传统官员视为“匠气”的记录,成了他最有力的武器。

数日后,当崔文瀚等人自以为风波已过,正准备进一步巩固“胜利果实”时,林弈抱着一摞厚厚的、装订整齐的册簿,求见了杨涟。

“杨大人,”林弈神色平静,将册簿双手呈上,“此乃石涧村‘以工代赈’引水工程之全部记录文书,请大人过目。”

杨涟目光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接过册簿。入手沉重,他随手翻开第一本——《工程总账》。

映入眼帘的,并非笼统的收支总数,而是极其详尽的分类账目:

收入项:清晰列明接收钦差行辕拨付钱粮的具体时间、数量、经手人。

支出项:

工钱支出:按日、按工段、按人头,记录每日放工钱总额,并附有按土方量计算的明细底单,每一文钱的去向皆有据可查。

粮食支出:记录每日消耗粮食物品种类、数量、来源(官仓拨付或市场采购,采购则有市价参考),以及用餐人数。

物料工具支出:购买或租用铁锹、箩筐等物的数量、单价、总价,甚至包括磨损报废的记录。

结余:账目清晰,分文不差。

账目之后,附有《物料入库出库单》、《工钱放签收册》(重要环节有灾民按下的手印或画押)等原始凭证的编号索引,随时可供调阅核对。

这已不仅仅是一本账,更是一套完整、透明、可追溯的财务流程记录!任何试图从中找出“贪墨”、“漂没”痕迹的企图,在这铁一般的细节面前,都显得苍白可笑。

杨涟的手指微微颤抖,他强压下心中的震动,翻开了第二本——《工程进度日志》。

这里面,以日期为单位,详细记录了每日出动劳力人数、各工段完成土方量、工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天气对进度的影响等等。甚至还附有简单的工程示意图,标注了不同阶段的完成情况。效率的提升曲线,一目了然。

第三本——《灾民名册与劳酬记录》。不仅有名有姓有家庭情况,更记录了每个人参与劳作的日期、完成土方量、应得工钱和实工钱。后面,竟然还附了一叠按满鲜红手印的“证词”,是部分灾民自陈述参与工程后生活得以维系、重燃希望的朴素言语。

最后一本,则是一份简短的《分析报告》。林弈将石涧村的各项数据(如人均日完成土方量、单位土方成本、粮食消耗与工钱比例等),与河东道官府主持的其他传统赈灾工地的模糊数据(取自官方文书)进行了对比。没有激烈的抨击,只有冷静的数字罗列。那高达数倍的效率差距和难以估量的管理损耗,在沉默的数字对比中,出了震耳欲聋的呐喊!

杨涟一页页地翻看着,书房内寂静无声。他的脸色从最初的凝重,逐渐变为震惊,最终化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仿佛透过这些冰冷的数字和严谨的记录,看到了那个在烈日下奔走、在油灯下核算的年轻身影,看到了那套与整个腐朽官场格格不入的、却代表着效率和希望的崭新秩序。

所有的污蔑,什么“质量隐患”、“滋生事端”、“收买人心”……在这套体系完整、数据翔实、证据链清晰的记录面前,显得如此荒谬、如此不堪一击!

林弈自始至终,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

他只是用事实,筑起了一道无法摧毁的城墙。

他用绝对的严谨和无可挑剔的工作成果,完成了一次对谎言和污蔑的“降维打击”!

这就是“阳谋”的力量——光明正大,以事实和数据为矛,以逻辑和体系为盾,让一切阴暗的伎俩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良久,杨涟缓缓合上册簿,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眼前这个依旧平静的青衫修撰。那目光中,有惊叹,有欣慰,更有一种下定决心的决绝。

他之前迫于压力的妥协,在这些铁证面前,显得如此短视和无力。

“林弈,”杨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疚与更加坚定的信任,“这些……很好。”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行辕外灰蒙蒙的天空,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传令!”他猛地转身,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即刻召集河东道布政使、平阳知府及相关州县官员,至行辕议事!”

他倒要看看,在这样煌煌如日月的证据面前,那些人,还能编织出怎样的谎言!

林弈躬身应是,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知道,反攻的号角,由他亲手递上的这份“作业”,正式吹响了。

喜欢天命寒门请大家收藏:dududu天命寒门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