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天域网寒门祸害 > 第82章 皇帝之问(第1页)

第82章 皇帝之问(第1页)

金銮殿内,时间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拉伸、凝固。那卷承载着惊世之论的答卷,此刻正静静躺在皇帝的御案之上。

老皇帝并未立刻去翻阅,他那双阅尽世事、深邃如古井的眼眸,穿透冕旒的珠串,牢牢锁定在丹墀之下那道青衫挺拔的身影上。殿内落针可闻,唯有铜鹤香炉吞吐烟云的细微声响,以及某些大臣因过于震惊而略显粗重的呼吸。

先前那份几乎要将人淹没的沉闷与失望,早已被林弈一番奏对冲击得七零八落。此刻弥漫在空气中的,是惊疑,是审视,更有一丝被点燃的、名为“可能性”的火焰。

皇帝的身体微微前倾,这个细微的动作让侍立一旁的司礼监太监心头一紧。天子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清晰地回荡在殿宇的每一个角落:

“林弈。”

“学生在。”林弈躬身应道,声音平稳,不见波澜。

“你上前来。”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是。”

林弈依言,向前迈了数步,在距离御座更近的位置停下,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垂姿态。这个距离,他已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那来自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压迫感。

皇帝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仿佛要透过那身青衫,看清这年轻躯壳内蕴藏的胆魄与才智。他终于将视线转向御案上的答卷,却没有拿起,只是用指尖点了点其中一处。

“你方才言道,‘以工代赈’。朕来问你,”皇帝的声音缓慢而清晰,“若依你之策,招募数万乃至十数万流民兴修水利,这工钱如何定?粮食如何保障?又如何确保这些流民不会聚众生事,反而成了祸乱之源?”

问题直指核心,犀利无比!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社会稳定和统治安全的敏感议题。殿内不少大臣都屏住了呼吸,看向林弈。户部尚书更是眉头紧锁,显然这也是他最大的担忧。

林弈似乎早有准备,并未被这尖锐的问题问住,他略一沉吟,便从容答道:“回陛下。工钱之定,可参照当地短工市价,略低一二成,但需日结或按旬结算,并辅以每日足量餐食,使其足以养家糊口,心存盼头,而非仅靠稀粥吊命。此为其一。”

他顿了顿,继续道:“粮食保障,可分步进行。初期可由朝廷调拨部分官仓存粮,同时,于工程沿线就近向富户或粮商平价采购,减少长途转运损耗。待工程初见成效,灌溉之地有所产出,便可逐步以工代赈,减轻朝廷压力。”

“至于防其生事,”林弈抬起头,目光清正,“关键在于‘组织’与‘管理’。不可令流民杂乱无章。当以保甲之法,十人一队,百人一甲,设队长、甲长,由其自推或由官府指派德高望重者担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同时,派遣低阶官吏或军中退役之可靠老兵,负责秩序维护与工程督导。使其有组织、有纪律、有活干、有盼头,则乱源自消。昔日秦筑长城,隋开运河,皆役使民夫数十百万,然组织得法,则工程可成。此非不能,实为愿为与否,以及如何为。”

他引用的历史案例恰到好处,既说明了大规模用工的可行性,又强调了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回答得条理清晰,考虑周详。

皇帝听罢,面无表情,不置可否,但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了一下,目光随即转向答卷的另一处。

“好。此事暂且不提。”皇帝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加重,“那你再与朕说说,这‘水利债券’,又是何道理?由朝廷担保,向民间借贷?你可知,此例一开,意味着什么?若工程失利,无力偿还,朝廷威信何存?若民间认购不力,又当如何?此非孩童戏言,关乎国体信誉!”

这个问题,比之前那个更加沉重,直接触及了皇权的根本——信誉与权威。不少保守派大臣已然面露不赞同之色,若非在御前,恐怕早已出声驳斥。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林弈感受到那如山岳般压来的目光,他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最关键的回答。他必须打消皇帝最大的疑虑。

“陛下明鉴。”林弈的声音依旧稳定,但语稍缓,显得更加慎重,“‘水利债券’之议,确属非常之法,行于非常之时。臣之所以敢言,基于三点考量。”

“其一,信誉基石。”他先强调核心,“朝廷信誉,乃行债券之根本。正因如此,债券行之初,便需明定章程:定其总额,定其年限,定其息率,定其偿还来源——或明确指定某条运河开通后新增之关税,或指定某片灌区改良后增加之田赋。一切条款,昭告天下,阳光透明,绝无含糊。如此,民信其约,方愿出资。”

“其二,风险可控。”他继续分析,“工程确有失利之可能。故在选择工程时,当优先选取效益显着、成功把握较大者先行试点。譬如,疏浚一条淤塞严重但关乎数县灌溉的主干河道,其成功与否,肉眼可辨,效益立竿见影。以小博大,逐步推行。即便个别工程受挫,亦不至于动摇全局。且债券分散于万千民户商贾之中,风险亦随之分散,不似朝廷独力承担之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三,利益驱动。”林弈点出了最关键的人性因素,“民间资本,逐利而行。若朝廷所定息率,高于寻常存储或放贷之利,且偿还来源清晰可靠,自有那嗅觉敏锐之商贾、家有余财之富户,愿意一试。此举,实则是将民间闲散死钱,化为利国利民之活水。于朝廷,不增赋而得巨资;于百姓,得息钱而增财源;于流民,得工钱而活性命;于国家,得水利而固根基。若能成事,实乃四方共赢之局。”

他环环相扣,将一个看似惊世骇俗的金融构想,拆解成了信誉、风险、利益三个可被理解和掌控的维度。他没有空谈理想,而是直面最现实的顾虑,并给出了逻辑自洽的应对思路。

皇帝沉默了。

他不再问,只是目光深沉地看着林弈,又缓缓扫过殿内神色各异的群臣。御书房内仿佛有暗流汹涌,保守与革新、疑虑与激赏在无声地碰撞。

良久,皇帝终于缓缓靠回龙椅,手指无意识地在那份答卷上摩挲着。他并未立刻对林弈的回答做出评判,而是用一种听不出情绪的语调,淡淡说道:

“四方共赢……说得轻巧。林弈,你可知,你这‘共赢’之下,动了多少人的‘奶酪’?又触动了多少祖制纲常?”

这一问,不再是具体策略的考校,而是直指政治现实与利益格局的本质!

殿内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微妙而紧张。

所有目光,再次聚焦于那青衫少年,等待着他的回应。

喜欢天命寒门请大家收藏:dududu天命寒门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