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离开后,朱雄英犹自沉浸在苦读书籍的状态之中。
读通了一本《老子》,虽然让他的寿命加了十天。
可满打满算,他现在也就二十天的寿命啊。。。。。。
这点微薄的寿元,还远远不是他能携带的时候。
朱标在学堂里一阵翻找,又把《韬略》和《春秋》通通都拿了出来。
抱着这两本经典端坐在案桌上一阵猛啃。
那专注的模样,和他第一次浏览颜色网站的时候没得半点区别。
可让朱标头疼的来了,他之所以能那么快的就把《老子》给背下来,纯粹是因为这本书在后世也是流行得很。
换句话来说,他能完成读通《老子》的任务,纯粹是取巧了,或者说这个任务纯粹是系统故意送给他的。
而《韬略》和《春秋》。。。。。。
该怎么去说呢,朱雄英虽然知道古代但凡自认有点才学的人,都得把这两本典籍背个滚瓜烂熟。
但轮到朱雄英自己亲自上场实操的时候,只觉得这两本书在他眼中和天书没什么区别。
光是心里默读,就已经是无比困难了。
更别提,能初步理解这两门典籍里蕴含的深意了。。。。。。
“不是吧,我就想再多活个二十天都这么难???”
朱雄英不由自主的哀嚎道。
他那张小脸紧紧皱成一团,眉心处隆起深深的褶皱,好似一道难以跨越的沟壑。
按照朱雄英粗略的估算,如果按照他现在苦读的进度,他极有可能在这短短的有生之年也啃不下这两本书。
“名师啊!我需要名师啊。。。。。。”
朱雄英只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给针对了,这种晦涩难懂的书籍,是特么六岁小孩该挑战的课程吗?
难道大明朝,就没有儿歌三百首之类通俗易懂的启蒙书籍???
朱雄英脑门上挂着大大的问号,两眼皆是迷茫之色的看着面前的《韬略》与《春秋》。
此刻,这两本典籍在朱雄英眼里就好似两尊门神一般,挡在了他长生之路面前。
让他这个“夺得皇位已成仙”的主角,稍有不慎就会变成一个短命鬼。
“哎~要是我当皇帝了,我高低得改改这宫里的规矩。”
“才六岁的娃,就该老老实实的看画本嘛,最多整整《儿歌三百首》啊。。。。。。”
实在是看着那些晦涩难懂的字迹有些头脑发晕,朱雄英一脑袋的趴在了案桌上。
《韬略》和《春秋》在此刻通通成了他案桌上的垫子,倒是那本《老子》已经读懂背熟,幸免于难。
反正自己老爹已经走了,身上懒筋发作就发作吧。
没有名师指点的话,这破书狗都不去啃!
朱雄英心里狠狠的吐槽着。
因为不用费尽脑筋去思考那些文字背后的深意,朱雄英的思绪一下子就清闲了下来。
游着游着,就想到了如今的年月。
洪武十二年,这放在大明朝里,一个极其不平静的年份。
朱雄英记得,在这一年,马上就要爆发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便是农民起义!
朱元璋本身也是以农民起义的方式,统一山河,开创大明王朝的。
所以,洪武十二年爆发的农民起义,让整个朝廷大为震动。
洪武大帝朱元璋,更是怒不可遏!
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名为彭普贵。
身份自然也是那种近乎吃不饱饭的土农民。
明朝洪武年间,天下初立,很都政策都来不及推广完善,而四川地区的百姓依旧承担着沉重的赋役。
当地官员附加的沉重税收和各种劳役,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除了经济上的压迫,当时社会还存在着其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