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实也并没有认真教韶儿识字,只给韶儿讲些史书上的故事,偶尔说点道理。
我很赞赏他的作法,也曾几次命人传赏过他——韶儿毕竟还小。四岁就开始学五经的,可能会学成大儒,却很难长成明君。何况儒家最讲师承辈分,韶儿若从他那里受了学业,只怕日後朝中便没人敢再教他了。而邓纯年事已高,韶儿日後必然还要另觅太傅。
不然衆望所归,还有谁比邓纯更有资格?自然也不会有刘君宇那档子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君宇正是南阳杜衡的关门弟子,在当世名儒里,说话颇有些分量。若他不是刘碧君的哥哥,邓纯致仕後,由他教韶儿读书,也是件美事。
在这件事上,我也得有所考虑了。
韶儿跟我闹腾了一阵子。很快便蜷在我身边睡了过去。
空气越发的湿重起来,连拱月窗上的碧烟罗也泛起了潮,颜色如翠竹一般清鲜。
天阴沉着,殿内器物却更加鲜明。不知是谁折了枝白芍药来,供在窗边。油绿的枝叶攒着花苞,上面露水都看得清。花苞丰腴饱满,已可以想见绽放时的雍容姿态。
我望了一会儿,清扬很快便连玻璃花瓶一并捧过来,笑道:“是昨日小殿下命人折了,要给娘娘看的。今日本来想要来表功,结果一见娘娘,便哭得什麽都忘了。”
我把花苞凑到鼻端,道:“小小年纪就这麽多心思,弄得我心里怪难受的。”
清扬笑道:“殿下懂事,娘娘也能少操些心,难受做什麽呢。”
我不好与她多说,摩挲了一阵,倒是想起一件事来,“这些玻璃器看着好看,却禁不得碰,若磕破了,不留神就能在身上割道口子。我记得都换上其他料子的了,怎麽韶儿那里还有?”
清扬笑道:“娘娘把我问住了。”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来,不由也笑起来,“你才刚来,自然是不知道的。是我的错。你回去再留意检查一遍吧。”
清扬道:“我记下了。”过了一会儿又笑道,“娘娘对殿下的用心,该对殿下说出来。”
我脸上一热,便不做声。
清扬却恍然不觉,又道:“娘娘不说,我还真看不出这是玻璃的。怪道别人都管玻璃叫‘罐子玉’,这麽细腻温滑,真与玉都无区别。我之前见的那些,竟都不值一提了。”
——顾家确实是与沈家并称的名门,但顾家出了个顾长卿,沈家却出了个沈君正,这就是区别了。
虽然哥哥自己也很无奈,但他确实是个擅长经营敛财的人。沈家家大业大,我手上便从来都不缺财物。稀罕的东西也许没有,然而日常用的物件,却样样都是精妙雅致的。
可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奢侈的。真要说奢侈——我曾见过有人以金为线,搭着黑丝织成宫锦厚的马鞯送人的。被送的自然不必说,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最能投中平阳的喜好。至于送礼的——若不是平阳亲口告诉我,我还真猜不到会是刘碧君。
我依稀记得,这似乎就是苏恒南行祭祖回来後发生的事。
刘碧君一贯都是会做人的。在漪澜殿吃瘪,自然是梁美人故意给她难堪。
我说:“自然没有真玉那麽贵重。这还是刚立朝那会儿拿来充门面的东西。”将花递回去。清扬便将花摆到柜子上,好让我擡眼便能看到。
外面雨声沥沥淅淅的响了起来。殿内越发静默。
清扬摆好了花,恰逢红叶送参茶进来。
我也她对上眼,一时竟不知该说什麽。就那麽相顾无言,清扬看了我们一会儿,笑道:“刚好殿下睡着。我这就去西间看看,可还有其他的玻璃器物。”
红叶道:“……你慢走。”说完又觉不对,湛湛红了脸。
清扬只是一笑,瞟了她手里参茶一眼,道:“人参当归汤?”
红叶懵懂点头,清扬想了想,道:“鸡子最补,鸡汤丶鱼汤也很好。”
红叶又懵懂点头,清扬笑了笑,对我行过礼,便离开了。
红叶很快又红了眼圈,沉默了片刻,对我说:“奴婢去炖鸡汤……”
我忙道:“你去请皇上来吧。”
她睁大眼睛看我。她那双眼睛黑瞳温润分明,眉浓而长,清秀里又不乏英气,生得极好。却让长刘海挡去了一半。
那是我的无能让她遭下的罪。
我说:“你说的没错。我与皇上那麽多年的夫妻,还生养了三个孩子,彼此间都是不一样的。不该生分了。”
红叶愣了片刻,忙垂了头掩饰泪水,笑道:“嗯,奴婢稍後就去。”
韶儿在我身旁翻了个身,小胳膊扣住我的腿。睡得鼻子里冒泡泡。
我与红叶低声话着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