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加盟店的火爆开业,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第二块巨石,“椒香”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辐射范围骤然扩大。喜悦之余,林椒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成倍增加的压力。
原先供应一家小店游刃有余的采购量,现在需要同时满足两家店铺的需求,尤其是畅销款式,经常面临断货风险。她频繁往返于“新蕾服务部”,虽然李科长看在生意规模的份上给予了更多支持,但这种“现用现买”的模式,在规模扩大后显得捉襟见肘,缺乏计划性和稳定性。
同时,两家店面的日常管理、账目核对、货品调配,也占据了林椒大量精力。孙梅能帮她看好总店,却无法分担这些统筹管理的工作。王芳那边是新手上路,虽然热情高涨,但许多细节仍需林椒远程指导,沟通成本不低。
林椒意识到,靠她一个人单打独斗、事必躬亲的时代,必须结束了。她需要构建一个更高效的体系。
首先,是供应链的升级。她再次找到“新蕾服务部”的李科长,进行了一次更深入的洽谈。这次,她不再仅仅是零散采购,而是尝试提出“季度订货”的概念。她根据两家店铺的销售数据和自己的新品规划,预估了下个季度的主要布料需求量和品类,希望与“新蕾”签订一个初步的供货意向协议,提前锁定一部分产能和价格。
李科长被这个超前的想法弄得一愣,仔细琢磨后,却觉得很有道理。有计划的生产和供货,对厂里的“三产”部门来说也是好事,能减少库存积压,稳定收入。虽然正式合同还谈不上,但李科长答应,只要林椒能提前半个月告知大致的需求量,他会尽力优先保障她的货源,并在价格上给予更优惠的“批发价”。
这一步,让“椒香”的供应链从“零售采购”向“小批量定制”迈出了关键一步,稳定性大大增强。
其次,是管理的规范化。林椒利用系统奖励的【初级商业管理】知识,开始着手建立简单的制度。她设计了两联式的销售单据,要求两家店铺每日登记销售明细,便于核对账目和分析畅销款;她规定了每周一次的盘点制度,确保库存清晰;她还开始着手编写一本简单的《店员手册》,内容包括服务规范、基础面料知识、常见尺码推荐等,用于培训新员工,确保服务质量的统一。
这些举措,让“椒香”的运营开始摆脱“人治”的随意性,向制度化、标准化靠拢。
为了分担管理压力,林椒经过观察和思考,决定提拔孙梅。她找孙梅进行了一次正式谈话。
“孙姐,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店里的事情,你比我还在行。”林椒真诚地说,“现在两家店,我实在忙不过来。我想请你做总店的店长,除了销售,以后店里的日常排班、货品管理、新员工带教,都交给你负责。相应的,你的基本工资提到四十块,分红比例也提高到百分之七。你看怎么样?”
孙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店长?工资又涨了?分红也多了?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她激动得眼眶都有些发红:“小林,不,老板!我一定好好干!绝不辜负你的信任!”
“以后还是叫我小林吧。”林椒笑道,“我们共同努力,把‘椒香’做得更大更好。”
提拔孙梅为店长,不仅激励了老员工,也让林椒得以从总店的日常事务中抽身,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核心的设计、供应链管理和品牌扩张上。
理顺了内部管理和供应链,林椒的野心也随之滋长。两家店的成功,证明了“椒香”模式和品牌的吸引力。她开始系统地思考下一步的扩张计划。
是继续在本市发展加盟店?还是尝试去邻市开拓新市场?
她铺开一张简陋的地图,用铅笔在上面圈圈点点。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条贯穿南北、正在变得日益繁忙的铁路线上。沿着铁路线的主要城市,人口更多,商业更活跃,或许隐藏着更大的机会。
【叮!宿主初步构建商业管理体系,并开始进行战略性区域规划,领导力与格局获得提升。奖励现金100元,打脸值50点,【初级市场分析】技能已激活。】
市场分析技能的获得,让她对地图上那些城市的消费潜力、竞争环境有了更直观的感知。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逐渐清晰:她要沿着铁路线,将“椒香”的旗帜,插到更远的地方去!下一个目标,或许是那个距离本市一百多公里、正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城市,洛城。
然而,开拓外地市场,远比在本市发展加盟店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她需要亲自去考察,需要解决远距离的物流和管理问题,需要面对完全陌生的商业环境。
这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但也意味着更广阔的天地。
林椒收起地图,眼神坚定。解决了初期的管理瓶颈,她感觉自己像一只羽翼渐丰的雏鹰,是时候飞向更高的天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