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将军?是叫王句吗?”
不会这么巧吧!
“你之前便打听过王将军?”
徐瓦惊了,王将军的名讳,就连军中的兄弟们,也不一定都知晓呢。
她一介逃荒来的农妇竟然知道。
“凑巧听说过,这姜知事是叫姜格吗?”
杜若不确定的问道,实在是这两个姓氏连起来,很难不让人多想。
“确是叫姜格,怎么,你还认识姜知事?”
“先前与小姜相处过一段时间。”
杜若淡淡的说,也没说前因后果,更没说那时候两人只是军营里的无名小卒。
也正因如此,才越显得高深莫测。
小姜???
连姜知事都只是小姜,那这妇人是什么来头?
他就说一个普通的农妇,怎么敢只身逃荒这么远,身上还有那么多银子。
看来这里面的水深得呢,他可不能轻易得罪了去。
想到这里,徐瓦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态度越殷勤了起来。
到了地方后,更是杜若要哪块地,就给量哪块地。
手上的丈绳还一松再松,杜若估摸着,这些地起码多出来了两亩。
回去的时候,更是连杜若的谢银都不敢要了。
“阿娘,这地好宽啊!咱们真能开出来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着面前广阔的,仿佛望不到头一般的荒地,明珠开始不确定。
别看一百亩听着不多,若是换算成现代标准的足球场,得有十个足球场大小。
“如今才六月份,规定的时间是明年四月份之前,将近一年的时间呢,肯定能开出来的!”
东北的春耕时间大约是四月末至五月初,今年肯定是来不及了,所以只能指望明年。
这也就意味着,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家都得去野外找吃的。
相比起中原腹地,这里的条件已经好太多了。
朝廷是不可能,也没有能力给大家口粮的。
所以只能自给自足,吃草根也好、啃树皮也好、吃土也行,只要能熬到明年收粮食就行。
若是没熬过去,那也是个人的命数了。
好在东北地大物博,山林里的野物非常多,野菜野草也多,应该能养活不少人。
好在这里的行政机构还没搭建起来,虽说叫小溪村,但是也只有寥寥几户人家。
大伙都是刚逃荒来的,除了原本认识的及家人,其余人也都不熟。
既然没有村长和里正,杜若也就没准备去拜访谁。
当天便在山脚下找了个位置,准备挖起窑洞来。
这时候的东北,可比后世冷多了,搭棚子的话根本熬不过冬天。
所以她准备挖一个窑洞出来。
但是想要挖一个能住的、不坍塌的,能够过冬的窑洞,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没办法,只得又在树林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先住着,才开始挖窑洞。
挖窑洞,选黄土地,可以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保温性,不容易坍塌的同时,冬暖夏凉。
杜若选的这块荒地靠近山脚下和树林边,还真让她找着了一个黄土坡。
这土坡坐北朝南,采光非常好,且坡度较缓,易于排水的同时,也方便走路和运输东西。
这窑洞也不是说挖就挖的,得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锄头她有,但是还需要准备临时支撑的木桩,还有夯实地面的大木棰。
后期需要准备作为永久支撑的木桩,还有窑洞门口砌筑的砖石,增强抗风化能力。
总之,要准备的东西很多。
如此过了几天后,杜若才开始正式开工。
窑洞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靠崖式、下沉式(地坑院),还有独立式(箍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