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清穿之七福晋的幸福生活TXT > 第110章 第 110 章 找来的女医活了这(第2页)

第110章 第 110 章 找来的女医活了这(第2页)

屋子里胤佑正在想事,脸上的神情也比较少,毕竟新学堂这事一出来,胤佑也有自己的想法。

农部正是缺人做事的时候,学校以前专门为科举量身定制人才,何不趁着这个时间,好生将农科也塞进去,就算是专门为农部培养人才。

这个想法不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改变了科举取仕的观念,也算是给考生提供另一条道路。

康熙不一定会答应。

胤佑想要做,便绕不过去说服康熙这件事。

宝敏不知道他是在为什麽事情而发呆,只当是女医将那事告诉给了胤佑听,这人受不了打击才这样。

宝敏正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不出声,直接装作没看见,端着甜品往外走,绣花鞋还没来得及往外挪动,就被叫住了。

“不是刚进来吗?你现在是准备去哪啊?”

“我能够去哪?这不是看见爷在沉思,没好意思说话出声吗?”宝敏没能走掉,直接掉头转了回去,示意站在旁边的婢女将手中的甜品端过来,便让人退下将门关起来。

他们两自己坐下来好好谈谈。

但是这个谈,让宝敏先开口,又觉得有些太伤人。

琢磨片刻,宝敏小心翼翼地问道:“方才女医说给爷开了药?可有什麽不舒服?需不需要再找别的太医过来瞧瞧?”

“不用,就是一些身体上的毛病,犯不着找那麽多太医过来看。”

胤佑寻思着糊弄一两个太医都算是小事,接二连三的糊弄下去,到时候整个太医院他直接送礼送上门收买统一话术?

指不定还踩康熙尾巴上了。

他才没有那麽傻。

宝敏一听,只觉得胤佑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一股死劲,颇有一种已经看淡准备随时出家的架势。

宝敏:“!”

想死是不能够死,想出家不能够出家。

无论是哪个,宝敏都觉得自己可能也得跟着一起哭。

宝敏正纠结着,这接下来的要继续往什麽方向发展呢?

就听到胤佑问她,“如果新建一个农学,会有人来吗?”

“不会。”宝敏将手里面的酥山金在桌子上推过去,一并推到胤佑的面前,“你别说是建个农学,就算是建个托儿班,里头没有四书五经也没有人愿意过来读。”

这话倒也不是宝敏小瞧胤佑。

清朝末年各大派轮流上场唱戏,非清内的也就只敢对科举小动刀子,维新派去掉了八股文,增设经济特科,但效果甚微,四书五经还不是照样得念?

洋务派打着“自强丶求富”的名头,新办西学,学了语言丶学了技术丶学了军事,到头来还不是要在新式学堂里面塞四书五经?

丧失教育权的清末,西方教会随意设校,也得靠四书五经来吸引人。

说到底,教育受多方面的影响,不综合考虑,一意孤行,死得快。

“……非要说话这麽直白吗?能不能给爷留点面子?”

宝敏用筷子将切成小块小块的炸馒头,放到已经有些融化的酥山里沾了下,外头酥脆油腻配上甜酥山,入口即化,十分好吃。

“那就看爷是想要在我这里留几分薄面,转头被皇阿玛在乾清宫骂得狗血临头,还是想安安稳稳想个好决策,将自己想做的事情落实下来了。”

“农部现在缺人,建立学校取仕不是一贯的做法吗?”胤佑不明白,怎麽这些读书人都这麽轴,那些武将也没见学几本四书五经啊。

“是,但科举本身就是维护社会公正的一种考试制度。爷想的简单,新建一个专门学农的学校,规章制度在哪?教材在哪?考试怎麽考?选拔标准是什麽?人才之後往哪输送?没有被农部选上的学生又去哪?”

宝敏轻嗤一声,“而且爷用什麽来保证你这个选拔考试比科举更公平公正?科举的流程在那死死钉着,千万考生帮忙瞧着,相较于汉代的察举制,俨然是进步之举。你动这玩意,不就是动了根吗?”

“你明知皇阿玛不可能单单为农学院单设考试,所谓的新式学校最後对接的也是科举考试内容。知道什麽叫增设吗?”

“增设就是,原来的我考,哎,但是以後我新增加的内容,我也考。只不过是慢慢去减少四书五经的分值占比,增加其他科目的内容,借此来达到改革的目的。”

“你一下子冲上去跟人说,我们只考农部的题。人没给爷呸两口,都算对得起你了。”

“……”

胤佑被噎得没话说,干脆伸手将宝敏还在吃的酥山金一把抢过,用筷子拌了拌,也懒得跟宝敏一样慢慢细品,“那说来说去,还是得以四书五经为本?”

“嗯,不然呢?”

宝敏朝人眨眨眼,“四书五经为本,出题还能不让你出,选拔人才也自有人头疼,你犯得着给自己找事情做吗?”

宝敏是觉得考试程序来来去去都已经规定好,朝中专门负责科举的大臣数不胜数,何必要在这上面蹭一下?

再者,科举眼瞧着积重难返,舞弊案愈来愈多,凑上去还不一定能吃到好果子。

什麽麻烦都自己定制好,然後扔给别人去执行,这才是现代团队营销喜欢卖给老板的经典名言——“不会带团队,你只能干到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