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无冕之王指的是谁 > 第39章 一觉醒来我成了老板的升职器(第1页)

第39章 一觉醒来我成了老板的升职器(第1页)

这时,军侯从袁影尸体上搜出了一枚刻有特殊纹路的铜牌,呈了上来。荀彧和程昱闻讯后也急忙赶到,程昱拿起铜牌仔细端详,阴鸷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淮南的死士印记。袁公路,他的手伸得可真长!”

真相大白,竟是袁术派出的刺客!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传遍了许都,自然也传入了宫中。

献帝刘协在偏殿听闻此事,手中正在翻阅的奏章微微一颤。内侍详细禀报了周晏遇刺的经过,以及现场现的淮南证据。刘协的心情复杂难言。一方面,他对种辑、吴硕等人竟敢勾结外藩袁术,在京师附近行刺杀之事感到震惊与愤怒。这不仅仅是针对周晏,更是对他这个天子权威的藐视和朝堂秩序的破坏。他虽对曹操专权有所不满,但更不愿看到朝廷重臣与外镇诸侯勾结,行此悖逆之事,这让他感到极度不安。

另一方面,曹操借此机会,必然又要掀起一场朝堂风波,进一步巩固其权力。这让他心中隐有忧虑。然而,此次事件,曹操一方占着绝对的理,证据确凿,受害者是其麾下重臣。于公于私,曹操的反应都无可指责。他甚至对周晏这个带来新气象、且在此事中表现出仁厚一面的年轻臣子,抱有几分同情和欣赏。

他沉吟良久,对身旁的宦官道:“传朕口谕,慰问周祭酒,望其安心静养。另……告知曹司隶,此事……务必查清原委,严惩凶顽,以正朝纲。”这番表态,既表达了对受害臣子的关怀,也默认了曹操处理此事的权力,算是维持了表面上的君臣和谐,但并未深入参与,保持了微妙的距离。他深知,此刻与曹操公开对立绝非明智之举。

而在曹操的司隶校尉府议事厅内,曹操已是勃然大怒。

“袁术狗贼!安敢如此!”曹操猛地一拍案几,声震屋瓦,“还有种辑、吴硕那些老匹夫,吃里扒外,勾结外藩谋害我股肱之臣!此风绝不可长!吾意已决,此番必要借此机会,将这群蛀虫连根拔起,以儆效尤!也好让这满朝公卿都看清楚,如今这许都,究竟是谁在执掌乾坤!”他眼中杀意凛然,此番话语,已不仅是出于愤怒,更是借此良机,彻底震慑所有心怀异志之人。

周晏站在下,闻言心中一紧。他深知曹操若执意清洗,后果不堪设想。他深吸一口气,出列拱手,语气带着罕见的急切和倔强:“明公!万万不可!”

曹操眉头一皱,看向周晏:“子宁,他们欲置你于死地,你还要为他们求情?”语气中带着不解和一丝不悦,他觉得周晏太过妇人之仁。

周晏迎着曹操的目光,认真分析道:“明公明鉴!晏非为他们求情,实为许都大局,为明公基业着想!种、吴等人固然罪有应得,然其盘踞朝堂多年,门生故吏遍布,与各地州郡亦有千丝万缕联系。若此时以雷霆手段尽数铲除,势必人人自危,恐逼反尚未完全归心之辈。届时朝堂空悬,流言四起,天子身处宫中,若闻此讯,会作何想?是否会觉得明公要彻底清除汉室老臣?若天子因此与明公生出嫌隙,甚至……甚至暗中联系袁绍等外藩,则我许都危矣!方今之势,北有袁绍虎视,南有袁术寻衅,内有百废待兴,实不宜再起大规模内讧,当以稳定为上啊!”

他言辞恳切,分析利弊,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

曹操何尝不知其中道理,但他一想到周晏险些命丧黄泉,这口气就难以咽下,更欲借此立威,沉声道:“子宁!你太过仁厚!此等豺狼,不彻底清除,必遗后患!他们今日敢勾结袁术刺杀于你,明日就敢做出更甚之事!至于天子……”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深居宫中,亦当知如今局势,孰轻孰重!吾总领朝政,铲除奸佞,安定社稷,分内之事耳!”

周晏见曹操不听,心中焦急,那股子执拗劲儿也上来了,梗着脖子道:“明公!晏之性命固然重要,然明公之霸业、天下之安定更为重要!因晏一人之险,而致大局动荡,晏心难安!若明公执意如此,晏……晏请辞参军祭酒之职,归隐田庐,以免再成为动荡之源!”他这话说得极重,甚至带上了威胁的语气,脸色因激动而微微泛红。

“你!”曹操被他顶得一时语塞,指着周晏,又是气恼又是无奈。他深知周晏性情单纯而执拗,此言绝非戏言。厅中其他文武,如荀彧、程昱等,虽觉周晏言之有理,但见曹操盛怒,也不好轻易开口相劝。

一时间,厅内气氛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一直旁观的郭嘉忽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打破了凝重的气氛。他摇着扇子,慢悠悠地走到两人中间,先是对曹操嬉皮笑脸地道:“主公息怒,子宁这呆子性子,您又不是不知?他这是一根筋,光想着大局,倒把自己的委屈全忘了。”接着又转向周晏,用扇子轻轻敲了敲他的肩膀,“我说子宁,你也忒死心眼了。主公这是心疼你,要给你出气呢!你倒好,不但不领情,还要撂挑子?岂不寒了主公和我们大家的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这番话,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巧妙地缓和了剑拔弩张的气氛。

郭嘉又对曹操正色道:“主公,嘉以为,子宁所言,不无道理。种、吴等人,罪证确凿,死不足惜。然则,若株连过广,确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于稳定不利。但若就此轻轻放过,又恐其不知悔改,变本加厉。”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不若……换个法子?恶必办,以儆效尤。但不必尽数诛连。可将王子服等几名直接参与谋划、且地位相对次要的官员明正典刑,让天下人知晓勾结外藩、谋害大臣之下场。至于种辑、吴硕等核心老臣……”郭嘉压低了声音,“可削其权柄,冷落闲置,严密监视起来。如此,既彰显了主公之威严,惩治了元凶,又未过度刺激整个旧臣集团和宫中,保留了回旋余地。此乃‘执中枢之衡,行雷霆之威,亦存宽宥之度’,方显主公气度与手段。”

“至于子宁,”郭嘉又笑着看向周晏,“他的安全必须万无一失。典韦将军护卫得力,可见一斑。此后,典韦便正式负责子宁贴身护卫之事。凡子宁出行,典韦必随,并配足护卫兵力。此番遇险,亦是我等疏忽,今后绝不可再犯。”

郭嘉的提议,既考虑了曹操立威和周晏安全的诉求,又采纳了周晏稳定大局的建议。

曹操听完,沉吟良久,脸上的怒色渐渐平息。他看了看一脸倔强的周晏,又看了看胸有成竹的郭嘉,最终深吸一口气,指着周晏无奈道:“罢了罢了!就依奉孝之言!子宁啊子宁,你这份倔强和仁心,真是让吾又爱又恨!”话虽如此,他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他随即正式下令:“即日起,典韦专职护卫参军祭酒周晏,见典韦如见吾!子宁之安危,系于尔身!”

典韦抱拳躬身,声如洪钟:“韦,誓死护卫先生周全!”

周晏见曹操采纳了建议,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深深一揖:“明公深明大义!晏……感激不尽!”

最终,曹操以司隶校尉、录尚书事的身份,行使总揽朝政之权,以“勾结外藩,谋害大臣”的罪名,迅逮捕并处死了王子服等几名直接参与谋划、且地位相对次要的官员,以此雷霆手段震慑朝堂。对于种辑、吴硕等核心旧臣,则依郭嘉之计,上表天子,以其“年老昏聩,不宜机要”等为由,请旨削去其关键职务,保留虚衔,冷落闲置,并派暗探严密监视。整个过程,曹操充分行使了总揽朝政、吏部铨选之权,程序上几乎无可指责,将个人意志通过朝廷制度贯彻下去,让所有朝臣都清晰地感受到,这位曹司隶,已牢牢掌控了许都的一切。

献帝刘协在宫中得知曹操的处理方案,心情复杂。他看到了曹操的克制(未大规模株连),但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曹操权柄带来的压迫感。种辑、吴硕被罢黜关键职位,等于斩断了他本就不多的外朝臂膀。然而,曹操所为,皆有“理”可依,有“制”可循,他即便心有不满,也无法反驳,只能无奈地用玺准奏。他再次派出宦官,向周晏表达了慰问,也向曹操传达了“曹卿处置得当,朕心甚慰”的口谕。这既是维护表面和谐,也是一种无声的妥协,承认了曹操在其势力范围内的绝对权威。双方的关系,因这次事件,形成了一种曹操占据绝对主导、献帝被迫认可并寻求在其框架下有限生存的新平衡。

此事过后,曹操的威望在许都乃至周边州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不仅迅平息了内部叛乱,保护了麾下重要谋臣,更在对袁术的反制中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和手段。以荀彧、程昱为的麾下文武,以及部分审时度势的朝臣,纷纷上表献帝,称颂曹操“安定社稷,匡扶汉室之功卓着”,认为其功绩与威望,已远司隶校尉之职,当晋位三公,以正其名,更好地辅佐天子,统御四方。

献帝刘协深知这是大势所趋,亦是曹操实力使然,无法抗拒。加之曹操在此次事件中的处理,确实维持了朝廷的表面稳定,并未过度逼迫皇室,他也就顺水推舟。

建安元年冬,献帝下诏,以曹操“迎驾有功,平定叛乱,威慑不臣,安定社稷”为由,晋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毕贺。

自此,曹操名正言顺地以司空之尊,总揽朝政,文武之事,皆决于曹氏之门。许都的权柄,彻底归于曹操之手。而周晏,作为此次事件的关键人物之一,其地位也随之更加稳固,典韦的护卫更是形影不离,成为了曹营中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喜欢三国:无冕之相请大家收藏:dududu三国:无冕之相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