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阿姊,我可以这么叫你么?”
“……使不得,使不得!您、您不该叫我这声姐姐。不,是我不配您叫我姐姐。”
或许是因为长久没和人说话,三娘的语言系统时常有卡顿的情况。加上她和扶苏第一次见面,又被他的身份吓呆,能说得完完整整十分很难得。
但扶苏还是一瞬确定了她的出身。
“是幽云十六州。”
他说:“现在应该叫……蓟州,对吧?”
“啊?”净觉呆若木鸡。似乎没想到困扰自己这么久的问题被人轻松解决。
“殿下,你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扶苏的面色有一瞬间古怪:毕竟,普天之下能把一声“姐姐”喊成“结界”的,也只有那个地方了吧?——
作者有话说:燕云十六州副本,启动!
第45章第45章监里现在都要暴动了!……
天津,古称蓟州。
据说此地的住民人人都会讲一段单口相声,扶苏没有实地亲身检验过。但是有一位来自天津的大学同学,怎么说呢,一点儿不辜负刻板印象。
因这位同学的功劳,三娘的口音露出端倪的瞬间,扶苏意识到她的出生地。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净觉脱口而出:“那地界,咱们到不了啊!”
“是啊……”
扶苏感到一阵头疼。
幽云十六州的丢失,是一个古老的历史遗留问题。后代经常抨击“弱宋”,但在这件事上,大宋还真不是首锅。它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皇帝石敬瑭亲手割让给辽国(那时候还叫契丹)的。此后的北周、北宋先后试图派兵收复,但始终未果。
直到几百年后,朱元璋建立明朝,此地才重新回到中原的怀抱。
所以,想通过官方手段把三娘送归故乡蓟州,是几乎不可能了。且不说官府不会为区区一孤女大动干戈。就算扶苏使用“父能量”特事特办,辽宋边境之间的审查也极为严格。三娘光是通过就要脱一层皮,还极有可能被怀疑是间谍,受到辽国官方的监视。
“何况,边界线离蓟州,也是很远的、很远的……”
扶苏老气横秋地叹气。
以三娘目前的身体素质,想要徒步横跨两省的距离,显然很难做到。
扶苏的声音像软乎乎的棉花,内容却实在有些冷冰冰,一下浇灭了三娘得知自己家乡的惊喜。
她眼睛里的光一下子熄灭了。
“没办法了吗……”
扶苏沉默了一下: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大宋光复失地,把幽云十六州变成自己的合法领土。但以目前的国力,谁敢动这个念头,谁就是在撒癔症。
他嘴唇抿了抿,最终还是没出声。
三娘在黑暗的角落里静静立着,像一片单薄的纸,风一吹就会轻易破碎。她不说话,别人也随之沉默。狭小屋子里的空气宛如凝滞。
最后打破僵局的人还是扶苏,他实在不忍心见到一个人仅存的惦念也破灭:“三娘阿姊,你难道不想知道你的故土是什么样的么?我刚好知道一些,与你讲讲吧。”
蓟州。汉称无终,唐名渔阳。
北方珍惜的港口。
古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盘山。梨木台。八仙山。独乐寺。
驴打滚。水库鱼。
还有人人都会讲一段的相声。
扶苏把古今的蓟州和天津特色混合在一起,在场的没有人能戳破。一番洋洋洒洒下来,不仅是三娘的身子微动了动,不复之前的僵硬难堪,就连净觉和两个仆从也听得一脸神往。
三娘眼底的绝望渐渐转为浓重怅惘。突然,她像是想到了什么:“成王殿下,您说蓟州它临海?那我能不能……能不能从海上游回去?”
“……呃?”
扶苏瞬间觉得,比起这个疯狂的想法,收复幽云十六州都显得有盼头了。
“就知道不行。”三娘惨笑了一声。但扶苏总觉得她心底并未放弃。
“汴京也很好。”虽然有些残忍,但扶苏还是劝解:“在这里重新开始生活,也是一样的。”
故乡虽然很好,但是从三娘连家乡在哪都记得的前提来看,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但扶苏更知道,三娘在汴京过得很差。她是被买回来的女人,家乡就成了她的桃花源,乌托邦,是她唯一的念想。
甚至于……
“当初我们姐妹几个被卖的时候,便是互相安慰着终有一日能回到故土。”
“她们多也是来自北面。”
三娘低低诉道:“恐怕和我一样没机会了。”
闻者无不面露同情,扶苏同情之外更是心惊肉跳:听三娘的意思是,有人在辽宋边境线上走私贩卖人口?
“你们当时的姐妹一共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