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喃喃果笔趣阁 > 4050(第17页)

4050(第17页)

李观澜试图补救:“那我们该怎么联系得上官家?”

是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要是官家的圣驾不能驾临国子监,刚才所设想的一切全是白搭。

在场的人,有不少官员之子。但要说真的到能直面圣颜的唯有一人。他们把齐齐目光投向了祭酒杨安国,杨安国似乎也准备接下重担。

“老夫今夜便上疏官家条陈此事。”

但他是区区一个国子监祭酒,能条陈达天听,优先级上却远远不如三司六部的相公尚书侍郎们。官家何时愿意接见他,又肯不肯亲临国子监?杨安国自己心里也没底。若事不可成,他又该求助哪位友人呢。

“我也去。”

一道嫩嫩的声音突然响起。

“……赵小郎,你?”

其余人纷纷想起了扶苏“特殊”的身份。对哦,他爹可是濮王。或许有什么特殊的门路?但也有人在心里头打鼓,就连范纯仁都不敢打包票呢。濮王,区区一不起眼的宗室,有什么特殊的吗?

唯有苏轼,一瞬间“恍然大悟”。

濮王是没有,但是八王爷他有啊!八王爷可是官家的亲叔叔,亲叔叔他邀请官家去国子监走走看看,官家能不给个面子么?

话又说回来,赵小郎为了国子监真豁出去了呀。苏轼可是了解内情的,赵小郎与八王爷三年多只见过一面,今天下午是第二面,看样子是感情不太好吧?结果,马上就要为国子监去见第三面了。

他赞赏地“啧”了一声,手搭住小扶苏的肩膀:“赵小郎,我相信你!”

“还有祭酒!我也相信你!”

扶苏:“……?”

谢谢,但你一脸莫名其妙的感动怎么回事?

又摸了摸自己的脸:我做了什么吗?

“那就这样商定了。纯仁、子固、观澜,你们几个即刻去安排耕种的田地。可以稍稍放出有关官家的风声,但别人问起时,都要一口咬死还不确定,知道了吗?”

“学生知道了。”

杨安国更深深看了扶苏一眼:“赵小郎,此事还要多多拜托你了。”

扶苏摇头三连:“不不不,如果不是我信笔写了这个提议,也不会有今日之事端。”

“你刚刚还说,促学生下田是有益之提议,难道现在的想法又变了?”杨安国严肃地问道。

“没有!”扶苏一口否认。

“那不就好了。”杨安国突然笑了笑:“既然是忠言,又何必把祸因归于己身、妄自菲薄?”

“而且,老夫同你一样,也觉得这个提议于监有益。倘若是有益国子监之提议就该执行。”

“我也一样。”

“我也觉得是!”

“巧了,我也。”

“……”

“…………”

小扶苏的脸上绽开一个真心实意的微笑:真好啊,有这样一群同伴在,他想什么样的改革,肯定都会成功的。

小扶苏第一次这样相信。

以及……

国子监的师兄们,快来迎接你们的田吧——-

福宁殿,夜凉如水。

仁宗背着手,站在紫檀木制的书桌之后。大约每天的这个时辰,名为梁怀吉的内侍就会披着夜色匆匆赶来,带着儿子给他写的家书。

家书的长短不一。

有的会写得稍微丰富点,有的则只有一二行字。有的字迹都飘忽了,一看就是累到极点的时候写的,笔都握不稳,字里行间飘着颤着。

仁宗摸着短短一页纸,心疼得要命,甚至想下旨命令扶苏不要再写。但是一想到这样就会失去每日唯一与儿子有联络的机会,他又不舍得了。

官家低头叹气:希望肃儿能原谅他的自私吧。

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肃儿在信上哭诉,说自己无意间被祭酒安排了升斋考试,要是做不到可就丢人大了。爹爹呀,你当时的脑子怎么记住那么多典籍的?我背得没日没夜了还有好多,想哭。

仁宗心虚不已:他当时根本没背啊。

只是晏相公当年还是晏赞读时,脾气好得很,偷懒只会当没看到。他就这靠这个让人蒙混过关。

但官家还是十分道貌岸然地写道:“我当初也是咬牙背的,肃儿可要认真点啊。”

他又瞪了一刻钟,将要不耐烦派人寻找之际,黄都知突然说:“官家,怀吉来了。今天,今天……”

没有信,但有个人。

仁宗不觉有异,振手一挥:“信纸放桌上。”

但身后的人恍若未闻,连一句答应都不说。不仅如此,轻轻的步子还不断地靠近自己。站定之后,又奶声奶气道:“官家?猜猜我是谁?”

仁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