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喃喃果笔趣阁 > 130135(第5页)

130135(第5页)

“怎么了?是此人哪里不好吗?”

“不是。”扶苏摇了摇头:“我得问一问王大人的意思。”

其余的几人都十分疑惑,互相交换着眼神:没听说过王安石和章惇有什么不合啊?范卿,你听说过吗?

我也没有啊。

扶苏看着他们的眉眼官司,也不打算解释,在心里默默道:不,不是不合,是太合了。

王安石这个名字单看,令扶苏无比尊敬:他是一代名相、道德楷模、变法的领军人物。提出过无数领先时代的政策和思想。

但和“章惇”摆在一起,就让扶苏想到了那场持续几十年,最后令“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理想几近破产的新旧党争。

和那场党争相比,仁宗年间的新旧党争堪称毛毛雨了。

扶苏不想看到那样的事再发生。

他把“章惇”的名字空着,趁夜拜访了王安石的府上。王安石是听说消息后十分吃惊,但把他领进了自家大门。

吴氏,也就是王安石的妻子,领着四五岁的儿子正在用晚膳。她命令儿子给太子行礼后,便冲着扶苏笑个不停:“多谢您来了,不然夫君他在书房闷头看书,不知几时知晓自己腹中空空,才肯出门吃饭呢。”

话语之中不乏埋怨之意,令王安石摸着胡子臊然不已。不过说到底是他理亏。他又十分敬重妻子,自不敢和她顶嘴。

如果是苏轼被吐槽,扶苏肯定会大声嘲笑。但王安石性子拗,扶苏怕给他留下心理阴影,只抿嘴笑了一会儿。

吴氏又给扶苏拿碗筷,扶苏推说自己用过膳了,但他拒绝不了热情的吴氏:“您坐下,夫君他才肯当陪客多吃几口。”

王安石张了张嘴,刚想说妻子对太子殿下未免的态度失之亲昵,未免不够敬重。结果太子殿下闻言,竟一屁股就坐下了。

王安石:“……”

还说啥?乖乖吃饭吧。

扶苏随意捻了几筷子菜,别说,味道还挺好的,比起汴京口味辣味偏重。鉴于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倒也难怪。

“等到了云州,记得把做菜的厨子也捎上,不然怕你们吃不惯那边的口味。”他随口说道。

话音方落,满室寂静。一家人齐齐睁大了眼睛看着他。扶苏方才反应过来,咦,他好像提前剧透了?

不过看到王安石颤抖的手,和吴氏脸上明显的喜色,他又释然了:好吧,剧透就剧透了吧,反正他今天是为另一件事来的。

“王大人,你可别提前说出去。还有,一会儿我有事要问你。”

王安石僵硬地点了点头。

他还没有从刚才的喜讯中自拔,想夹一筷子菜冷静冷静,手却险些不稳。吴氏呢,已经回过神来了,她悄悄地别过脸去,不敢让夫君看出来自己在嘲笑他。

是感情很好的两口子。

好像在历史上,这对是一夫一妻,王安石终身再未纳过妾。扶苏小幅度地摇了摇头:“算了,我直接在这儿问王大人吧,大人以为,当今的大宋如何?朝廷如何?”

王安石没想到是这个问题。他飞快从刚才的情绪中抽身,一动不动地认真思考。Cos了一会儿石雕后答道:“正值革故鼎新之际,是本朝未有之变局。”

变局。

扶苏的心往上提了提。

“那在这前所未有的变局之中,大人您欲如何做呢?”

王安石看了扶苏一样,好像奇怪他为什么会这么问一样:“自然是追随朝廷步伐,早日攻破幽云十六州,再兴华夏。”

“呼——”

肉眼可见,扶苏长松口气。

比起历史上的王安石,眼前这一位尚未满而立,也更好说话一点。他认同“变革”二字,却没有那种“自己才是对的”的执拗。章惇般的投机主义者,自然不会像藤壶般吸附在他身上。

诶,等等。

在回去的路上,扶苏回想着王安石的回答,忽然品出了一点不对。

听他的口吻,感觉“攻打幽云十六州”,并非变革的前置,而是变革的一部分。那他的追随又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追随着……我吗?

好像还真是。

扶苏掰着指头,回想起自己的从政生涯:推广棉花、土豆不能算,这属于脑子良心二者只要有一个的都会做的事,不算改革……但“官方指导价”和“办报入基层”,好像还真是前人未有的举动诶。

但他为什么没一点感觉呢。

大概因为是想干就干了吧,根本没遇到什么阻力,也就缺乏实感。若是放在王安石主政的时代,“官方指导价”恐怕和“市易法”一个待遇,要在朝廷上争吵好久的。

是谁在替他扛下阻力,挡住风雨?似乎已经不用问了。

扶苏深吸一口气,快速往前跑了几步。

所以,一定要好好做。做得更好点。才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啊。

——

王安石府上。

扶苏离开以后,王安石也想找了个借口开溜去书房,被吴氏一把按住肩膀:“先把把碗里的饭菜吃完再说。”

偷溜失败,王安石只好坐在原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