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时不同往日。从前他们要防着匈奴南下骚扰,今日却要主动跨过山的另一端。不得不说是个挑战,就算手中有火药这个大杀器也一样。
“狄将军有什么计划么?”
当晚,扶苏问道。
千万人点起的数百丛篝火把营寨附近照得亮堂如白昼。原本在这一带丛林中活动的野兽见了都得绕道走,又不甘心地徘徊在营地周围,发出嚎叫声音,只可惜无人在意。
篝火映得狄青脸上的刺青愈发明显,配合他提起辽军时的凶煞气,愈发吓人了。若不是扶苏早和狄青相熟,说不定就会被他吓一跳。
但他说的话却与神情正相反:“盘踞燕山,北望七州而不攻。”
扶苏的眼神倏然一亮:“然后,逼辽国和我们进行谈判?”
狄青颔首:“正是。”
扶苏闭上眼,看似在沉思斟酌,实际上是把脑子里的历史知识搜刮了一遍。他睁开眼时,目光灼灼:“狄将军说得不错,毕竟这一代辽国国主耶律宗真,并非庸主。”
并非庸主,一意味着他能力不俗,真刀真枪在高原上和骑兵作战,对宋军未必有利。二意味着他会审时度势,比起一把□□,会更理性地选择割肉,徐徐以图来日的转机。
但耶律宗真的儿子,历史上却是个大昏君。指望他重振国力?实在没可能。耶律宗真恐怕很难盼到所谓的转机了。
其实要扶苏来讲,最适合攻打幽云十六州的时机不是现在,而是耶律宗真之太子上位时。最高统治者的昏庸绝对会全面辐射到军队的战斗力上。而宋军经过十数年的奋发图强,说不定能一改势弱,直接平推了十六州。
但那时候,掐指一算时间,女真部落差不多也发展起来了吧?他们还有多少时间,用来同化北边诸州,和辽国掐架的同时防备金人呢。
做一件事的最好时间永远是现在,这句话一点也不掺假。
扶苏垂下眼,把一切思绪尽收眼底。再抬眼时只剩下坚定的支持之色:“好,我们就先打下燕山,给辽军一点颜色看看。”
“不过,既然将军您确定了战略,具体怎么拿下燕山,就交给我吧!”
——
燕山,居庸关。
此地号称“天下第一雄关”,驻守在关隘上的士兵每日所见,唯有险峻高山上密布的丛林。他们以此为傲,亦以能驻守此关为傲。
然而,最近的居庸关却不太平。无他,只因为辽军的战败军报随着战线一路至此地,引得士兵们好一阵议论。
“你们听说了么?就几十里外那些城池,全被宋军收服了。”
守关的将士们自恃燕山天险,纷纷嘲笑了起来。有的说平原人就是性格荏弱。有的人笑他们命不好,居然能被宋军俘虏,这还当什么兵?干脆抹脖子算了。
“可是,我听说,那边的投降的士兵还有上好的盐吃。”
“……”
“……”
嘲笑的声音忽然寂静下来。许久才有人不确定地说道:“假的吧?”
“就是啊,怎么可能?”
“俘虏还能吃盐?宋人自己的盐够吃吗?”
像是为了彻底否认传言的真实性,反驳的人声音格外之大。一开始说话的人不服气地瘪了瘪嘴。呵呵,宋军没盐吃?怎么可能?你们的军饷一半都是宋人的岁币发的吧?
没错,在辽人的刻板印象里,宋国军队虽然不堪一击,但是宋人有钱是真的。也就是说……他们给俘虏吃盐这事,并非完全不可能。
万一是真的呢?那就太扎心了。因为他们自己能吃的盐就不多。大锅饭,每次就少少地撒上那么一勺,根本没味。
几人反驳完后,大家默契地换了个话题,避开了这个可能令他们破防的伤心地:“你们听说过了那个么?宋人的天罚之术?”
如果说吃盐只是似有若无的传言,但天罚就是被溃败的逃兵证实的话。据他们说,他们不是正面打不过,是被宋军的术法算计了才吃了败仗。宋军可以引雷入地,把他们炸个人仰马翻,然后趁乱闪入军中乱砍一气。
一个人这么说是借口,但从将军到士兵都这么说,每个人的描述没什么两样,就不得不令人相信了。据说,主帅已经亲自向国主汇报。他们也没压消息,最近,每个人都在议论此事。
有相信的,也有不相信的。
居庸关上的士兵,信的居多。他们日日与天险为伴,对自然有种莫名的敬服。但相信也未必意味着害怕,理由同样简单。
“宋军就算能平地上引雷,难道还能把雷引到山上来?劈到我们身上?”
很遗憾,扶苏还真的不行。
宋朝的投石机,还达不到那么高的高度。而且要让火药球飞得高,引爆时间就需要更长。但这极难控制,一个不小心,就在空中爆炸了。
但谁说他没有别的办法了?
居庸关上的士兵,只见数个火焰般闪烁的光点闪过天空。他们齐齐揉了揉眼,还以为自己眼睛出了问题。现在不是白天么?哪里来的流火、或者荧惑?
直到那数十光点在眼前越放越大,直直朝自己飘来。他们才意识到,哪里是什么离奇的天象?分明是朝自己飞来的燃烧的火球!
结合刚才引雷入地的闲谈,居庸关的士兵们这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是宋军!”
“一定是宋军搞的鬼!”——
作者有话说:心口疼好几天了,明天去医院查查,希望没事……[墨镜]
第145章第145章引雷入地?引火上天!
“一定是宋军搞的鬼!”
辽军齐齐叫道。
眼前的景象,和传说中的“引雷入地”截然不同,却是如出一辙的诡异离奇。哪里有火球可以飞得这么高的?到底是从天上落下?还是从地上飞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