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喃喃果笔趣阁 > 150158(第2页)

150158(第2页)

扶苏放眼望过去,光他熟悉的人里就有欧阳修。苏洵、杨安国……就连一向恪守古板的司马光也未能免俗,高高地仰起了头颅。

他嘴角悄悄地翘起,为这位名臣少见的鲜活时刻。忽然又觉得有些寂寞,因为耳边少了道本该有的叽叽喳喳的声音。

苏轼一贯喜欢热闹,喜欢大场面。如果他今天还在汴京,肯定会站在自己周围兴奋地说个不停,顺便损辽国使节团几句。

然后被范师兄无情制裁,双手按住小肩膀,提醒要他注意礼仪:“小声些,大家都往我们这边看着呢。”

官家不会斥责,只会站在几步之外,背着手,一言不发地笑着看他们。

扶苏几乎能想象出每个人在场的反应。正因如此他才愈发沮丧:唉,怎么都去云州了呢?

他都有点责怪要办考试的自己了。

忽然,扶苏似乎想到了什么,几步冲到了官家的面前,拉了拉他的袖子:“官家,你有没有找人记录一下今天?”

官家不解其意,一头雾水:“这个,呃,《求知报》和史官应该会记的吧?”

禁军阅兵式,当他听到这个概念时,就被吓了一大跳。真不知肃儿的小脑瓜怎么长的,全装满了前所未见之物。

若是举办成功,定然又是青史留上一页,书写今日之盛景。后世说不定还会借鉴呢。

但官家也觉得奇怪,肃儿不是一贯对美名不感冒吗?为什么今天突然说起记录?

“我说的不是文字,是画呀,画画。今天有画院的人在场吗?”

仁宗眼睛瞪直一瞬:“哎呀,我怎么忘了他们呢。”

现在绝对是扶苏穿越以来,最想念宋徽宗的时刻——如果是这位美术爱好者,绝对会多机位多角度派出画师记录的。

他有点沮丧地努了下嘴。

不仅官家忘了,他自己也忘了这茬。

“不妨事的。”仁宗安慰地拍了拍扶苏圆圆的小脑瓜:“趁着阅兵式还未开始,朕现在就派人唤他们过来。不过,肃儿先告诉朕,你怎么突然想起这茬来了?”

他抬头望了四周,突然想起去年冬天苏轼给在云州的肃儿寄信的事来:“是为了让友人也能一睹今日之盛景?”

仁宗口中的友人,一般特指苏轼。

被一口说中心底想法的扶苏脸上一红,别过头去:“也不完全是吧。”

仁宗好笑地看着口是心非的儿子:“哦?那还能是因为什么?”

“当然是……”

扶苏借着袖子的掩护,指了指耶律重元所在的方向。

官家会意地“哦”了一声。

“好主意。”他笑着说。

耶律重元浑然不知,自己又被大宋父子给做局了。他站在校场前的高台上,和每一个对禁军感到好奇的宋朝官员一样,仰着头左顾右盼。

不是说阅兵式吗?

兵呢?兵在哪?

目之所及,只有校场前的大片空地。和他们一堆在高台上傻站着吹风的人。

就在耶律重元感情上疑心自己被耍,理智上又觉得不可能,左右纠结的时候,感觉到脚下传来一阵沉闷的震响声。

地龙翻身了?!

他抬脚就要逃,片刻后又察觉出了不对。地龙翻身哪里有这么整齐划一的频率?

耶律重元悻悻然收回脚步,立刻把目光投向了扶苏:虽然没有任何理由,但直觉告诉他,此事肯定和宋国太子脱不开关系!

大宋的百官也和耶律重元一般反应,遇到不理解的事,率先看向了扶苏。但他们和耶律重元光凭直觉不一样,纯属经验之谈:棉花、土豆、祥瑞降雷……哪个不是小太子鼓捣出来的?

一瞬间,扶苏齐刷刷被数十道目光盯上。他无辜地摸了摸鼻子:至于这样吗?

如果大家能听到他的心声,一定会整齐地说道:至于,太至于了!

好吧,都知道是他的手笔了,那事先准备好的安慰大家的套词儿就用不上了。扶苏抬手往前一指:“诸君请看。”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极目远眺,还真发现了一个,一个,呃……整齐的黑色方块?

这个诡异的黑色方块,还正以匀速缓缓向他们所在的高台走来。再结合“阅兵式”三字,众人还有什么不明了的?

有人出声道:“是禁军!”

是……宋军。

耶律重元屏息凝神,准备仔细探勘一番。能让官家和太子放任他观察,并视为对辽震慑的阅兵式和宋国禁军,到底是何方神圣?——

作者有话说:准备大招连放了[墨镜]

第152章第152章阅兵式,三连做局。……

狄青正在蛰伏中。

从去岁的冬天开始,大宋就一直在打仗、打胜仗。每一场他都是当之无愧的主帅,班师回朝后,他的地位和声望一路水涨船高,以至于官家封无可封,为此还颇为苦恼。

但狄青的心中并不圆满,仍有遗憾。他攻下了居庸关,将燕山划作辽宋的边界,出于战线和国力的考虑,不得已鸣金收兵。但这不代表他心中就已经满足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