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脱尘世,怎会因人间琐事动怒。”
“此次降下法旨,是因为鲁国之事牵动人朝气运,引了一些波动。”
白鹤童子微笑答道。
广成子闻言,神色稍正。
他是明白人,自然听出其中关键。
最重要的是,元始天尊并未真正生气。
这并不奇怪。
自从封神之后,礼教流传、阐教大兴已是大势所趋。
但总有一些见识浅薄、不知天时的散修冒出来。
他们大多是修行不足五百年的修士,对封神和阐教几乎一无所知。
在各国传道并非第一次生,本不值得在意。
但元始天尊特意派遣白鹤童子前来,正是因为此事牵动了阐教与人镞气运的变化。
那个自称“泉山主”的凡间修士所传之道,竟可能动摇阐教根基。
此事非同小可。
“白鹤师侄不必担心,我马上通知玉鼎与太乙两位师弟。”
“他们都在天庭任职,正该去捉拿那个扰乱人间的妖修。”
广成子心中一动,便已明白该如何处理。
根据圣人的法旨,“泉山主”的修为大约在太乙真仙境界,
在凡间几乎无人能敌。
但在阐教看来,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身为准圣的广成子,自然不会亲自动手,
况且这样做也违背规矩。
派两位在天庭任职的师弟前去,已经足够。
“有两位师弟出手,那妖修必死无疑!”
白鹤童子微微点头。
随即,广成子送出两道玉虚符诏,
分别传给玉泉山金霞洞的玉鼎真人,和乾元山金光洞的太乙真人。
安排好这些琐事之后,他笑着对白鹤童子说道:“师侄远道而来,不如在此多住几日?”
“那就打扰师叔了。”
白鹤童子含笑应下。
两人一同步入九仙山。
然而,他们都没有察觉到其中的关键。
之前推演天机时,广成子曾算出鲁国出了一个叫老聃的大贤,
名声传遍各国,甚至遍及周室。
但广成子对此毫不在意。
以他的傲气,凡尘俗事根本不在心上。
他是福德真仙,上古阐教正统传人,圣人门下徒。
对人间而言,不过是蝼蚁罢了。
若没有许林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