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丘来说,每一步都是心境的提升。
他未曾想到,鲁国之外竟有如此多离奇之事。
他曾见仙裔神镞欺压百姓,而百姓只知跪拜,毫无反抗之心。
他曾见相爱的男女因礼教阻隔,最终双双投江殉情。
他曾见荒年,百姓交换子女为食,饿殍遍野,而公卿贵镞仍日夜宴饮。
他曾见山野中妖魔频繁出现,民生困苦,世态炎凉。
“礼教二字,实为吞噬人心之理。”
昔日许林对礼教的看法,孔丘如今更加认同。
世间是否有善良的仙裔神镞?
确实有。
世间是否有安定有序的国度?
也存在。
但它们的存在,真的是礼教能够保障的吗?
并非如此。
“礼教设立的规矩,可以约束平民的行为,限制人的举动。”
“但唯独,它无法束缚人心。”
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早已看透这一点。
如果各国的仙家后裔善良且有才能,那么礼法所规定的便是太平盛世。
如果各国的仙家后裔而贪婪,那么礼法所规定的便是人间地狱。
可惜的是——在邦周传承五百多年后,
真正善良且有才能的仙家后裔……实在寥寥无几。
正如某一天,孔子听到许林为自己唱的一小曲:
“在这荒山草堂里,我曾做过春秋大梦,看尽了五百年兴衰。”
“眼看他筑起高楼,眼看他振兴礼教,眼看他楼宇倾覆。”
邦周的礼崩乐坏,只是时间问题。
孔子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在他一路行走中,他也结识了许多像端木赐这样的人。
他们出身各异,却都是天赋聪慧之人。
他们都佩服孔子的才学与德行。
和颜回一样,他们也以师礼相待。
他们的人数加起来,恐怕已过三千人。
其中跟随孔子,前往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共有七十二人。
但这一天,
“哞!”
颜回驾着牛车,带着孔子再次来到一个村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远处,一群孩子正在泥地里玩耍。
牛车之中,孔子远远望着那些孩子。
他目光有些恍惚。
正巧,那群孩子中有个小女孩注意到了孔子。
“二丫,你在看什么?”
旁边一个男孩小声问道。
两个孩子以为自己说话很轻,却瞒不过自小在造化湖边玩耍、耳力极佳的孔子。
二丫。
他一时愣住,随即回过神来。
二丫这样的名字,在各国都很常见。
“那边那位大人,好像想和我们一起玩。”
女孩小声说。
“真的吗?”
男孩睁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