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父方母刚离开,虞初和方景淮还没有什麽感觉,等晚上散工回来,还要自己点炉子做饭的时候,他俩的生活质量一夕之间,回归从前。
好在家里已经有精面,也有大米了,即使两个人做饭,也不会支持窝窝头了。
方景淮拿着锅铲,虞初在旁边站着,他俩终于准备学炒菜了,而不是把菜放在锅里炒炒糊弄事。
虞初想帮忙,但是力不从心,她对做饭真是一窍不通,拍拍方景淮的肩膀,给他加加油。
“阿淮,你加油,我去把米面分好。”
虞初太了解两个人性格了,要是不提前打算好,可能都吃不到进腊月。
她俩今年赚的工分都不多,年底分粮估计也没有多少,就得精打细算着吃,不然冬天就得饿肚子。
要麽说日子是过出来的,从来不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现在也能从嘴里省钱了。
过了几天,方景淮才明白了,方父临走之前说的那段话是什麽意思。
这几天虞初就看见,村口那块空地在盖房子,现在虽然不是说农忙的时候,但这麽多壮劳力去盖房子也是有点奇怪的。
关键是盖房子的人也不知道这是盖的啥,就说是上面领导让盖的。
房子盖得差不多之後,大队长来到了虞初家里。
方景淮的衬衫被刮破了,缝衣服这件事,虞初很拿手,拿着针线,游刃有馀的在灯底下缝着。
方景淮就坐在虞初旁边,眼巴巴的看着虞初缝衣服,眼睛里都是欣赏:“阿虞,你好厉害啊,这麽会缝东西。”
虞初不是简单地把扣子缝起来,而是绣了一个竹子,看着就好像是衣服原来就有的图案。
她心里很得意,没白学刺绣,她还会双面绣呢,娘亲逼她学的琴棋书画,刺绣之类的技能,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对应了那句话,学的时候不留馀力,展示的时候才能毫不费力。
“小技能了,我会的东西可多了,没办法,还是有天赋。”虞初典型不能夸,一夸尾巴都要翘上天了。
虞初说话的时候,听见大门口有人敲门:“阿淮,是不是来人了啊?”
现在天都要黑了,爸妈他们要是来的话,也不会敲门,直接推门就进来了。
方景淮:“我去开门。”
这时候谁能来做客呢,虞初认为估计是方景淮的知青朋友。
结果进门的人却是大队长。
虞初连忙站起身,要给他拿杯子倒水。
大队长进门打量着他们的屋子:“你们小两口收拾得不错啊,挺整齐,就是这房子还是老,墙体薄,冬天不好过啊,到时候把炉子从院子里挪到这里来,能暖和不少。”
方景淮:“我们准备等闲下来再建自己的房子的,也不能一直借住别人的房子。”
虞初把茶杯递给大队长,水里还放了一点糖:“大队长,喝水。”
大队长手里端着杯子:“小初啊,你也坐下,我今天来找你们的确是有点事。”
能有什麽事,劳烦大队长亲自跑一趟,虞初坐在方景淮旁边。
大队长脸上的笑容很热烈,看着他俩的眼神甚至带着感谢的意思。
“你们也知道,咱们村子穷,一直都没有学校,孩子们上学都得跑好几里地,也耽误了不少孩子的学习,到了冬天,路上都是雪,上学就更困难了。”大队长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都是忧伤和无奈。
虞初和方景淮配合地点头,他们家就强子一个上学的,其实花花也到了上学的年纪,不过因为是女孩子,家里就打算让她晚点上学。
不是重男轻女,是真的不放心小女孩走山路,强子又不是个靠谱的哥哥,跟小夥伴玩起来,就把花花丢在脑後了。
强子每天起的比他们还早,中午也吃不上口热乎的。
虞初她俩心中隐隐有了猜测了,难不成村口盖的是学校?
大队长话题一转:“还好,小方知青的父亲来了,跟上级领导反映了这个问题,领导同意在咱们村子里盖个小学,这可是件大好事,不仅咱们村子的小孩可以就近读书,附近村子的小孩也可以来了。我们都得感谢你父亲啊。”
虞初知道这件事是方父促成的,有点震惊的看了方景淮一眼,这麽大的事,方景淮怎麽没告诉她?
结果虞初对上方景淮同样震惊的眼神,心中便清楚了,方父这事谁都没告诉。
方景淮礼貌的笑了笑:“还是领导的政策好。”
大队长摇摇手:“上头哪会管咱们这个小破村子啊,要不是你父亲,领导估计都不会知道咱们村子。”
大队长又说了一堆感谢方景淮父亲的话,这个年代的人很淳朴,让小孩学习是大事,谁都不想让小孩变成大字不识一个的睁眼瞎。
他又说道:“识字可太重要了,学习也重要,不然咱们村的记分员怎麽会是小初呢,还不是因为小初是高中毕业生,有文化,会写字会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