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来也有给了一点。”
“他手头有钱就要乱花,叫他固定寄过来你们给他存着,一个月哪怕是o,一年也有五六百元啊!”
“好,我和爸再商量一下,怎么开口比较合适。”
“就说造房子,也确实是要造房子。”
方梅丽在娘家坐了一会儿,趁着太阳还没下山,天还不冷把女儿抱上自行车准备回去。
“梅丽,你把婷婷放在这里吧,我们过年田里没活,梅好也在家,能一起带。”
“没事,她奶奶帮着看一下,忙的过来的。”
“二姨,让妹妹在这里,跟我一起玩,我带她。”方冬强也跟着说。
“好呀,等妹妹再大一点,你带着她玩,娘,走啦!”
方梅香妈把袁婷婷的围巾往上拉了拉,“好,慢点骑。”
俞继红把今年做的最后一批坐垫拉去交货,过年边热闹,话题也多了,大家在等着收货验货时说的热闹。
“我表兄弟在广州电子厂,一个月能挣两百块!两百!我们日日夜夜要做多少张坐垫。”一个齐耳短的妇女竖着两根手指说。
“可不是嘛,听说那边工厂多,只要肯干活,不愁没活干。我一个邻居,做了几年,都准备盖新房了。”
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外面的新鲜事,赚大钱的活计。
余继红攥着车把的手紧了紧,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搅了一下。
街上也多了一些穿着时髦的人,这些衣服在县城里都难找。枣红色滑雪衫,拉链拉得老高,领口露出一圈雪白的毛线领,有的穿着收腰的灯芯绒外套,扣子扣得整齐,袖口却故意挽到小臂,露出手腕上细细的电子表。
她们头不再是乡下常见的麻花辫,整个头烫得蓬松卷曲,量看起来格外多,额前留着整齐的齐刘海,或侧分一缕卷到脸颊旁。
她们走在街上,像外来客,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不仅是俞继红,其他人看到都会多看几眼。
回去的路上,俞继红沉默着,方三弟看出她的心思,“你也想去外面看看?”
“想啊,我们这么用心在做了,田里活一干完回家就做彩灯,穿坐垫,一刻也不得闲,一年到头吃了用了也剩不下什么钱,他们在外面过年都能带着钱回来。”
“我们去外面,方瑜怎么办?”
“是呀,也是想到方瑜,明年就要读书了。”俞继红想着要不叫方三弟去外面看看,话到嘴边又咽下。
回到家的这几天,俞继红还是一直挂念着这个事,想在家里找点赚钱的事做,想了半年多也没个头。眼看着别人在外面都能挣到钱回来,怎能不心动呢。
他们也是老公出去,老婆在家带孩子,自己为什么就有那么多的顾虑。
“三弟,要不,你也去外面看一下?”俞继红还是开口了。
“我去外面了,你怎么办?”
“我在家带方瑜啊,不是村里也有老公出去,老婆在家带孩子的?”
“我,”方三弟想到上次他的两个姐特地赶来叫他不要出去的,“我们现在这样在家,再拿些活做,日子也能过下来。”
看方三弟没这个意思,俞继红觉得多说了也不好,好像赶着他出去一样。
喜欢出生在o年代的我们请大家收藏:dududu出生在o年代的我们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