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便造就了王政华的一条青云路。
沈忆舒见两个丫鬟把后续补充完整,便点了点头:
“正是如此。”
“松城大疫是查不到什么的,除了常进他们三个,其余人都死绝了,没有证据,光靠他们三人一面之词,无法对王政华造成任何影响。”
“但如果从南夷进犯这件事上调查,说不定会有破局的机会。”
沈忆舒如今面临的局面很难。
苏落葵和王政华两人——
一个目前是太后身边的红人,朝廷正三品大员的儿媳,京城诸多权贵需要巴结的对象,不好下手。
一个是朝廷重臣,又素来名声斐然,且是当年抗击南夷的英雄,若是没有如山的铁证,根本扳不倒他。
所以,沈忆舒左思右想,她要为父兄报仇,要揭穿他们的真面目,就只能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一步都不能走错。
选择今后要走的路
绿柳见沈忆舒陷入沉思,想了想,主动问道:
“姑娘,常进他们三个本身也是要进京告御状的,难道您不能告御状吗?您是陛下亲封的县主,且老爷昔日对陛下有恩,说不定去陛下面前陈情,此事就能真相大白呢?”
沈忆舒摇了摇头,叹息道:
“这条路行不通的。”
“为什么?”绿柳不明白,“当今陛下不是明君吗?这么大的案子,他怎么可能不管?”
“因为没有证据。”红玉主动说着,又对沈忆舒道,“姑娘歇着吧,我来给她讲。”
沈忆舒此时已经很虚弱了。
本就身体不好,又刚刚得知了父兄死亡的真相,心神大恸之下口吐鲜血,此番又思虑良多,早已精神不济。
红玉不想她太过操劳,便主动担起了给绿柳解释的任务。
她理了理思绪,对绿柳说道:
“首先,五年前松城大疫那件事,完全没有任何证据,就连所谓的真相,也是常进他们三个人的一面之词。”
“纵然姑娘心中已有判断,从他们的话里听得出这是真的,可如果去陛下面前陈情,总不能以姑娘的意愿作为断案依据吧?”
“她说是真的,难不成陛下就愿意处置一个实权重臣,一个深受太后喜欢的药王谷神医?”
绿柳听了这话,摇了摇头。
她懂了,话都是人嘴里说出来的,世上千人千面,哪怕同一件事,不同的人说的话也不一样。
因此,哪怕姑娘已经理清楚了事情的始末,她未必能完全肯定,常进他们说的就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