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接过汤碗,心里一暖。他知道,家人的安稳,就是他最该守住的东西。饭后,沈玥缠着沈砚讲故事,沈砚便捡了些现代听过的寓言,编了个“小狐狸智斗大灰狼”的故事,听得沈玥眼睛亮,连打哈欠都舍不得闭眼。
等哄睡了妹妹,沈砚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闪身进了空间。他没急着休息,而是翻出了书桌里的笔记本和笔——这是他唯一能记录信息的东西。他在本子上写下“柳承业-青阳关-粮食-朔漠马队”几个关键词,又画了个简单的路线图:洛城→青阳关→云州。
“想要查柳承业的证据,必须去青阳关。”沈砚盯着笔记本,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可青阳关是边境要塞,盘查严格,咱们又是罪臣家属,怎么进去?”
他想起白天王掌柜说的“高价收新奇玩意儿”,心里忽然有了主意——或许,他可以借着“贩卖外邦货物”的由头,跟着商旅一起去青阳关。一来,商旅有通关文牒,方便进出;二来,贩卖货物也能让他继续赚钱,甚至接触到更多消息。
打定主意,沈砚又在空间里翻找起来。这次他没拿小工艺品,而是盯上了厨房里的不锈钢小勺子、小铲子——这些东西轻便,耐用,而且在这时代,不锈钢的光泽和质感,足够“新奇”,却又不会像玻璃珠那样惹眼。
他选了二十把小勺子、十把小铲子,用粗布包好,又找了个结实的布袋子装着。做完这一切,他才躺在床上,闭眼休息。空间里的床还是他现代的那张,柔软舒适,能让他暂时忘记外面的乱世。
第二日一早,沈砚就带着不锈钢勺子和铲子去找王掌柜。王掌柜看到这些“泛着银光”的勺子,眼睛立刻亮了:“小兄弟,这是什么材质?看着比铜器还亮,还轻便!”
“是外邦的特殊金属,叫‘不锈铁’,不会生锈,用着方便。”沈砚随口编了个名字,“掌柜的要是喜欢,这些勺子铲子,算您五百文怎么样?”
王掌柜拿起一把勺子,翻来覆去地看,又用指甲划了划,果然没留下痕迹,连忙点头:“值!太值了!小兄弟,你这些东西,真是越来越稀罕了。”他当场付了钱,又忍不住问,“小兄弟,你这些货物,都是从哪里进的?以后还能有吗?”
“都是托外邦朋友弄来的,数量不多,得慢慢攒。”沈砚故意卖关子,“对了,掌柜的,我想问问,您认识常去青阳关的商旅吗?我想跟着他们去那边卖些货物,就是不知道怎么通关。”
王掌柜愣了愣,随即笑道:“巧了!我认识一个张老板,后天就要带着商队去青阳关,他为人仗义,手里也有通关文牒。我帮你问问,看他愿不愿意带你一起走。”
沈砚大喜,连忙道谢:“那就多谢掌柜的了!要是事成,我定有重谢!”
从酒楼出来,沈砚脚步轻快。他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看来,他的“青阳关之行”,很快就能实现了。他回到客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沈仲山,沈仲山也松了口气,连连道:“这样最好,跟着商队,也安全些。”
接下来的两天,沈砚一边帮着家人收拾行李,一边等着王掌柜的消息。第三天一早,王掌柜就派人来传话,说张老板同意带他们一起走,让他们后天一早到城门口集合。
沈砚连忙谢过送信的人,又去集市买了些路上用的干粮和药品,塞进空间里——他知道,去青阳关的路,绝不会比去洛城轻松,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出那天,天刚蒙蒙亮,沈砚就带着家人来到城门口。张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壮汉,穿着一身绸缎,看着很豪爽。他看到沈砚一家,也没多问,只笑着道:“小兄弟,王掌柜都跟我说了,路上有什么事,尽管开口。”
沈砚连忙道谢,扶着母亲和妹妹上了商队的马车。马车缓缓驶出城门口,沈砚回头看了眼洛城的城墙,心里默默道:“洛城,再见了。青阳关,我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车轮碾过官道,朝着青阳关的方向驶去。沈砚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看着外面渐渐荒凉的景色,知道他们离危险越来越近,却也离真相,越来越近。他摸了摸怀里的复合弓,又看了看身边熟睡的妹妹,眼底满是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带着家人,一步步走下去,直到洗清冤屈,直到在这乱世里,找到属于他们的安稳。
商队抵达青阳关下时,沈砚望着那高耸的城墙和往来盘查的兵卒,心里暗暗定了定神。张老板熟门熟路地拿出通关文牒,和守城兵卒说了几句,便带着商队进了城。
沈砚先帮着父母和妹妹在城内的客栈安顿好,又特意叮嘱福伯:“我不在的时候,您多看着点,别让娘和妹妹出门,有事就找客栈掌柜帮忙。”福伯连连应下,沈砚这才揣着从空间里拿的几样不锈钢小物件,跟着张老板往城内的市集去。
青阳关作为边境要塞,市集上多是往来的商旅和戍边的兵卒,比洛城的市集多了几分粗犷之气。沈砚跟着张老板找了个摊位,刚把不锈钢小勺子摆出来,就吸引了不少人围观——这泛着银光又不生锈的物件,在满是铁器、铜器的市集里格外扎眼。
没一会儿,就有个穿着锦袍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两个随从,眼神倨傲地扫过摊位:“这是什么玩意儿?拿来我看看。”
沈砚递过一把勺子,笑着开口:“这位公子,这是外邦来的‘不锈铁’勺子,不会生锈,用着方便。”
年轻男子接过勺子,翻来覆去地看了看,又递给身后的随从:“去,拿给柳三公子看看。”
沈砚心里一动——柳三公子?难道是柳承业的人?他不动声色地站在原地,看着随从快步离开,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没过多久,那随从就回来了,身后跟着个面容阴鸷的男子,穿着一身黑色锦袍,腰间佩着玉珏,看着约莫二十多岁。他走到摊位前,拿起勺子看了片刻,又看向沈砚:“你这东西,还有多少?我全要了。”
“回公子,我这儿还有十几把勺子,还有几把铲子,若是公子全要,算您三百文。”沈砚报了价,眼神却在暗中观察着对方——这男子眉宇间带着几分狠厉,周身的气息也透着不善,想必就是柳承业的义子之一。
柳三公子爽快地付了钱,又道:“你这东西新奇,我那几位兄长想必也会喜欢。你跟我来,若是他们也满意,以后你的货,我们全包了。”
沈砚心里暗喜,面上却故作犹豫:“公子,我……我还要跟着商队做事,怕是不方便……”
“无妨,”柳三公子挥了挥手,“我让人跟张老板说一声就是。你只需跟我来,好处少不了你的。”
沈砚“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跟着柳三公子往城内的一处宅院走去。路上,他悄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记住了路线——这宅院地处青阳关西侧,周围多是兵卒把守,显然是柳承业在青阳关的据点。
进了宅院,柳三公子把沈砚带到正厅,厅内还坐着两个男子,一个身材魁梧,一个面容消瘦,想必就是柳承业的另外两个义子。柳三公子把不锈钢勺子递给他们,笑着道:“大哥,二哥,你们看这东西怎么样?”
魁梧男子拿起勺子,掂量了一下,道:“这材质倒是特别,比铜器轻便,若是用来给兵卒配用,倒也实用。”
消瘦男子则盯着勺子,眼神闪烁:“这外邦来的物件,怕是不便宜吧?这小子能弄到这些,说不定还有更稀罕的东西。”
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沈砚身上,魁梧男子开口:“小子,你还有什么好东西?都拿出来看看。”
沈砚知道,机会来了。他从怀里拿出一个迷你木盒,打开盒盖,里面放着一小块磁铁——这是他从空间里的工具箱里找的。“几位公子,这是外邦来的‘吸铁石’,能吸住铁器,也算是个新奇玩意儿。”
三人看着磁铁吸起桌上的铁钉,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消瘦男子立刻道:“这东西好!你还有多少?我们全要了!”
沈砚故意面露难色:“公子,这吸铁石数量不多,而且……我这货都是托外邦朋友弄来的,每次只能带一点,若是几位公子想要,得给我点时间。”
柳三公子眼珠一转,道:“无妨,你可以留在我们这儿,专门给我们供货。我们给你钱,给你住处,只要你有好东西,好处少不了你的。”
沈砚心里冷笑——这些人果然贪心,正好合他意。他故作感激地躬身:“多谢几位公子提携!我一定好好为几位公子做事!”
就这样,沈砚成功留在了柳承业的据点里。他知道,柳承业这老狐狸虽然没来,却派了三个义子坐镇,想必是在策划着什么大事。而他,正好可以借着“供货”的由头,暗中探查柳承业勾结朔漠的证据,一步步揭开这场阴谋的面纱。
夜色渐深,沈砚躺在宅院给他安排的房间里,却毫无睡意。他摸了摸怀里的复合弓,又想起客栈里的家人,心里暗暗誓:一定要尽快找到证据,既能洗清父亲的冤屈,也能早日带着家人离开这危险之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日清晨,沈砚刚把从空间里拿的几枚不锈钢钉子摆出来,就见宅院门口忽然来了一队兵卒,簇拥着一个穿着灰袍的中年男子往里走。那男子面生得很,却带着一股阴鸷的气息,眼神扫过庭院时,像鹰隼般锐利。
柳三公子几人见了他,立刻起身迎上去,语气恭敬:“李大人,您怎么来了?”
被称作“李大人”的男子没应声,目光却在庭院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沈砚身上。他盯着沈砚看了片刻,眉头忽然皱起,脚步缓缓走了过来:“你……抬起头来。”
沈砚心里咯噔一下,强压着慌乱,缓缓抬头。李大人盯着他的脸看了半晌,突然冷笑一声:“好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沈仲山的儿子,竟然敢跑到这儿来送死!”
这话一出,柳三公子三人脸色骤变,齐刷刷地看向沈砚。沈砚心里一沉——他竟然被认出来了!想必这李大人是柳承业的心腹,当年父亲被诬陷时,他定是在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