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衍宏开光禹范;知非伊始学蘧年 > 第19章 突发战事新的危机(第1页)

第19章 突发战事新的危机(第1页)

大衍王朝的盛京深宫,自赵珩登基已有十年之久,朝政被丞相柳乘业牢牢把持。柳乘业结党营私,权倾朝野,一手遮天,更将黑手伸向南方藩地——派遣亲信接管藩王属地的银矿与良田、借朝廷名义随意调换藩王封地、纵容党羽欺凌藩地官员,一道道苛政如同枷锁,最终逼反了南方四大藩王。

岭南靖南王萧焕,世袭镇守岭南六州,麾下“苍狼军”战力剽悍。柳乘业派亲信抢夺岭南最大银矿,断其主要财源,萧焕多次上书弹劾无果,反遭柳乘业诬陷“私藏军械”,遂以“诛柳党、清君侧”为号,暗中联络其余三王,成为起兵牵头人;湘南楚王孟珏,坐拥湘南万亩良田,是王朝重要粮仓,柳乘业以“筹备军粮”为名强占半数良田,还克扣粮税中饱私囊,他当即整备三万山地精锐,誓要夺回祖产与属地控制权;黔南平西王陆承渊,盘踞黔南二十年,麾下多蛮族勇士,柳乘业为削弱其势力,向赵珩进言将其封地调换至西北贫瘠之地,触及其统治根基,陆承渊怒而率蛮族部落起兵响应;闽南海王苏瑾,掌控南方海路,水师战船遍布沿海,柳乘业推行“海禁专营”政策,让亲信组建“漕运水师”垄断海上贸易,断其生路,他便封锁海路,配合陆路叛军阻断朝廷补给。

四大藩王联军共计二百三十万,以萧焕长子萧策为先锋大将,率领十万先锋军北上,虽来势汹汹,却因需沿途整合兵力、筹备粮草,推进度放缓,此刻才刚抵达南方最南端的镇南关下,正展开轮攻城。

靖安关的晨雾尚未散尽,城楼上的号角声便带着急促的穿透力响彻全城。沈砚凭栏而立,玄色战甲上凝着未干的露水,目光扫过下方忙碌的守军——搬运滚石的新兵动作生疏,工匠们正加紧修补城墙缺口,远处练兵场上,刚入伍的农夫握着长枪摇晃,与老兵的整齐队列形成鲜明对比。作为靖安郡世子,他暂代守将之职,麾下兵力加新兵营总计不过一万二千余人,这便是守护第四关靖安关的全部力量。

“世子,斥候急报!”脚步声沉重地逼近,副将李奎手持染尘的军情竹简,粗粝的手指捏得指节白,“萧策率领的十万先锋军已抵镇南关,正猛攻关口!岭南王萧焕的主力部队紧随其后,预计半月内便会突破镇南关,继续北上逼近我靖安关!”

沈砚接过竹简,指尖划过“镇南关被围”四字,眸色骤然沉凝。镇南关是南方防线第一重屏障,一旦失守,后续苍梧关、黔南隘恐难坚守,靖安关终将直面叛军兵锋。他抬眼望向南方天际,虽尚未见烟尘,却已能想象出镇南关下刀光剑影的惨烈景象。

“李奎,”沈砚声音冷静无波,“即刻调遣三千步兵驻守瓮城,将西侧弩炮阵前移至城墙缺口,务必在五日内完成布防——镇南关守不住多久,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准备。”

“得令!”李奎抱拳应下,转身时铠甲碰撞声铿锵有力,刚走两步又被沈砚叫住。

“告诉弟兄们,靖安关后便是咱们的家园,退一步就是妻离子散,只能死战!”沈砚补充道,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一旁的苏凛早已铺开军事舆图,修长的手指点在镇南关与靖安关之间的路线上,沉声道:“世子,镇南关至靖安关需途经三关,看似有缓冲时间,但叛军兵力是我军的百倍有余。咱们一万二千人里,新兵占了七成,连铠甲都凑不齐,即便加固防线,恐怕也难撑过叛军主力的一轮猛攻。更棘手的是,昭陵关的补给粮车还未出,城内粮草仅够支撑一月。”

沈砚俯身看向舆图,靖安关的墨痕在连绵关隘中格外扎眼,如同一颗孤悬的棋子。指尖摩挲着舆图边缘,脑海中悄然浮现系统面板虚影——这场迫在眉睫的战事,或许正是解锁新签到奖励、获取守城助力的关键契机。

“苏凛,你带五百轻骑即刻前往昭陵关,务必催回粮车,顺带求援。”沈砚抬眸,目光锐利如剑,“遇叛军游骑不必纠缠,以最快度往返。李奎留下,随我清点城防器械,那批新缴获的破甲弩,三日内必须校准完毕,分给老兵使用。”

李奎与苏凛齐声领命,转身离去时,城楼下的号角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急促嘹亮,像是为即将到来的血战奏响序曲。沈砚按在腰间佩剑上,战甲的冰冷透过掌心传来,让他愈清醒——这场战事,是守护靖安关的生死战,更是他借助金手指突破困境、在乱世站稳脚跟的关键一役。

南方的战火虽未直接蔓延至靖安关,但叛军逼近的阴影已如乌云般笼罩,新的危机,正以不可阻挡之势,一步步向这座孤立的雄关逼近。

应天府的晨霜凝在紫宸殿琉璃瓦上,檐角铜铃随风轻响,却压不住丹墀下整齐肃穆的脚步声——文武百官身着绯紫官袍,踩着青石板薄霜列队,象牙笏板紧贴腰侧,目光不自觉瞟向御座,敬畏里藏着对在位十载帝王的忌惮。

御座之上,赵珩身着明黄龙袍,眼角刻着岁月痕迹,指尖摩挲腰间玄铁虎符(夺位信物),气场内敛却极具压迫感。这位靠造反上位的皇帝,十年间早已将江山攥得稳固,朝堂暗潮从逃不过他的眼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驾到——”唱喏声落,百官齐躬身:“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赵珩声音厚重,刚待议事,殿外传来急促马蹄声:“八百里加急!南方急报——”

传报士兵踉跄闯入,甲胄染血:“启禀陛下!岭南萧焕等四王联名叛乱!萧策率十万先锋围镇南关三日,城墙已破一角,守将恳请朝廷即刻兵驰援!”

“叛军旗号?”赵珩抬眸,眼底无慌,只剩冷光。

“‘诛柳党、清君侧’!称丞相亲信夺藩地银矿良田,断其生路!”

百官噤声,柳乘业脸色微变,随即躬身辩解:“陛下明鉴,此乃四王谋反的借口!臣部署南方全为充盈国库,绝无私利之心,分明是他们早有反意!”

赵珩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刺穿柳乘业:“南方的勾当,朕一清二楚。你惹的麻烦,自己解决——但记住,别给朕搞出更大的乱子。”他暂不杀柳乘业,只因对方党羽遍布朝堂、握有京畿部分兵权,此刻动他不利于稳定。

柳乘业心中一凛,随即眼底闪过一丝阴鸷——他与沈伯山素有旧怨,上月沈伯山获封靖安王,更是让他忌惮不已,如今正好借叛军之手报复。他定了定神,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已有万全部署!京畿禁军一万调派驰援镇南关,十日可至;山东、河南五万地方军先行牵制叛军。此外,靖安郡刚上任的沈伯山,麾下有一万二千人兵力,虽需留守靖安关,但世子沈砚年轻有为、勇略过人,可令其率领五千兵力,即刻南下支援镇南关!”

他刻意加重“五千兵力”“即刻南下”,心里打得算盘精明:沈砚虽有勇名,却缺乏实战经验,带半数兵力驰援,大概率会陷入叛军重围,要么战死,要么战败追责——无论哪种,都能重创沈家,解他心头之恨。

赵珩眉梢微挑,瞬间看穿了柳乘业的心思。但他转念一想,沈伯山上月刚到靖安郡,确实需要留守稳固地方,而派沈砚带五千兵力支援,既能解镇南关燃眉之急,又能试探沈家的忠诚度,还能暂时稳住柳乘业,可谓一举三得。

“准奏。”赵珩沉声道,语气不容置疑,“即刻拟旨:令靖安王世子沈砚,率五千兵力星夜驰援镇南关,听从镇南关守将调遣;沈伯山留守靖安关,加固防线,防备叛军绕道北上。粮草调度由户部全权负责,延误者,军法处置!”

“臣遵旨!”柳乘业心中狂喜,面上却依旧恭敬躬身,眼底的阴翳一闪而过——沈砚,这次你插翅难飞!

百官退去,晨霜散去,赵珩独自坐在御座上,摩挲着冰冷的虎符。他望向南方,眼神深邃——柳乘业的报复心,他看得明白;沈家的处境,他也清楚。但这大衍的江山,本就是在算计与博弈中稳固的,沈砚的驰援之路,既是对他的考验,也是这场战事中,一枚不得不投出去的棋子。

应天府的八百里加急文书,裹着尘土与疲惫,历时六日才抵达靖安郡王府。彼时,沈伯山正与沈砚在书房商议城防部署,窗外的靖安关城楼隐约可见,秋风吹得窗棂吱呀作响。

“王爷,世子,应天府八百里加急!”传令兵的声音打破宁静,捧着密封的明黄圣旨快步闯入,单膝跪地。

沈伯山心头一沉,示意沈砚接旨。待展开圣旨,宣旨官清朗的声音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南方四王叛乱,萧策先锋围镇南关甚急。着靖安王世子沈砚,率五千兵力星夜驰援,听令镇南关守将;靖安王沈伯山留守靖安关,加固防线,谨防叛军绕道。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书房内瞬间陷入死寂。沈伯山的手猛地攥紧桌案上的舆图,指节泛白,脸色铁青得几乎要滴出水来——他上月刚接靖安王印,柳乘业的心思他岂会不知?五千兵力是靖安军的半数,而沈砚自幼只通读兵法、习文练字,从未碰过刀剑弓马,连基本的武艺都不会,这哪里是调兵驰援,分明是借叛军之手,要绝沈家后路!

“柳乘业老贼!安的什么狼心狗肺!”沈伯山咬牙切齿,声音低沉如雷,却又死死压抑着怒火。

一旁的沈砚接过圣旨,指尖猛地收紧,宣纸被攥出褶皱,少年人的清俊脸庞瞬间涨红,眼底翻涌着怒火,再也按捺不住骂出声:“柳老狗!这是明摆着公报私仇”

“砚儿!”沈伯山急声道,“可即便如此,皇命难违啊!只让带五千人驰援?柳乘业就是想让你去填叛军的刀阵!为父绝不能让你去!”

沈砚胸膛剧烈起伏,攥着圣旨的手微微颤,却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极致的愤怒与冷静交织。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眸色锐利如锋——虽无武艺,可多年通读兵法的积累,让他瞬间看清了局势:镇南关若破,叛军长驱直入,父亲独自镇守靖安关,只会腹背受敌,到时候沈家才是真的万劫不复。

“父亲息怒。”沈砚的声音带着怒火后的沙哑,却异常沉稳,“柳老狗的算计,儿子怎会不懂?他就是见父亲刚封王,怕沈家崛起,故意借叛军的刀除我!可皇命难违,且镇南关一旦失守,迟早会打到靖安郡,到时候处境只会更凶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抬眼,目光坚定地望着沈伯山,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儿子虽不会武艺,却熟记兵法韬略。五千兵力虽少,儿子可精选老兵带队,让李奎、苏凛两位副将随行,昼伏夜出绕开叛军游骑,直插镇南关侧后,用战术牵制叛军,未必不能为镇南关解围。再者,若儿子退缩,不仅抗旨获罪,还会让柳老狗看轻沈家,日后只会更肆无忌惮地拿捏我们!”

沈伯山望着儿子眼中的怒火与笃定,心头一震——他一直以为沈砚只懂文墨,却没想到关键时刻竟如此有血性。长叹一声,他松开攥紧的拳头,沉声道:“好!你挑选最精锐的三千老兵,再配两千身手矫健的新兵,让李奎、苏凛寸步不离护你左右!库房里的破甲弩、硬弓全给你带上,记住,一切以保全自身为要,若事不可为,立刻带弟兄们撤回来——就算违旨,为父也保你!”

“儿子明白!”沈砚躬身接旨,双手接过父亲递来的兵符,虽因不常握重物而微微僵硬,眼底却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窗外的秋风卷起帘幕,将远处靖安关的号角声吹进书房,那声音里,已然带着几分临战的肃杀——他的驰援之路,是柳老狗布下的死局,却是他沈砚以文韬破武略、守护家族的必经之战。

沈砚攥着兵符,大步流星闯入靖安军营帐,帐外秋风吹得军旗猎猎作响,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六道挺拔身影——苏凛、苏虎、苏熊、秦风、陆川、李奎早已按刀肃立,铠甲碰撞声清脆利落,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满是待命的凝重。

“诸位将军,”沈砚将圣旨拍在案上,少年人的脸庞因怒火未消而泛着红,语气却异常沉稳,“应天府诏令,命我率五千兵力星夜驰援镇南关。柳老狗心怀歹毒,想借叛军之手除我沈家,这趟驰援,是死局,也是咱们沈家向大衍证明血性的硬仗!”

六将闻言,皆面露怒色——他们皆是沈伯山一手提拔的亲信,早听闻柳乘业与沈家的旧怨,此刻无不咬牙切齿。

“世子放心!柳老狗的阴谋,我等岂能让他得逞!”李奎粗声开口,拳头砸得掌心作响,“末将愿带本部老兵,随世子杀向镇南关!”

苏凛上前一步,目光锐利:“世子虽不通武艺,但熟读兵法,我等愿听世子调遣,哪怕刀山火海,绝不退缩!”

沈砚点头,伸手按在案上的兵力名册,指尖划过一个个名字,沉声道:“苏凛、李奎,你二人随我同行,分别统领两千老兵;苏虎、苏熊,率一千新兵负责粮草押运,务必跟上主力;秦风、陆川,留守靖安关,协助父亲加固防线,谨防叛军绕道突袭。”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加重:“即刻清点库房,破甲弩、硬弓各带五百,战马备足两千匹,粮草按十日用量筹备——今夜三更,全军在营外集结,昼伏夜出,绕开叛军游骑必经之路,直插镇南关侧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