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衍宏开光禹范;知非伊始学蘧年 > 第116章 扶炎登极安天下沈砚定鼎开新元(第2页)

第116章 扶炎登极安天下沈砚定鼎开新元(第2页)

其他嫔妃不敢多做停留,纷纷起身收拾简单的行囊,领取盘缠后,低着头匆匆退出大殿。玉贵妃牵着赵枫,对着张皇后深深一礼,才带着孩子小心翼翼地退出。

侍卫们搀扶着哭瘫在地的张皇后,缓缓往殿外走去。她的哭声渐渐远去,与赵炎的哭喊交织在一起,最终消失在宫道深处。

大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只剩下龙椅上的尸体、满地未干的血迹,还有立在殿中的沈砚与赵玮。

沈砚望着空荡荡的殿门,凤翅镏金镋拄在地上,目光深邃。张皇后履行了削为尼的承诺,赵炎得到了应有的安置,嫔妃们各归故里,玉贵妃与赵枫得以保全——这一切,既回应了众人的哀求,也守住了稳定江山的底线。

龙椅上的血迹还在缓缓蔓延,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暴君的落幕。而殿外的晨光,正透过门缝,一点点照亮金砖上的血迹,也照亮了一个即将到来的新时代。

沈砚安置好后宫诸事与军中防务,又吩咐周霆、赵玮、程定山等老将严守应天府各门,安抚百姓、清查残余逆党——程老将军与诸位武将各司其职,军中秩序井然,待一切安排妥当,已是日暮时分。他回到临时居停的前殿偏院,屏退左右,只留一盏孤灯摇曳,灯影将他的身影拉得颀长,映在斑驳的墙面上。案几上早已备好上好的宣纸与狼毫,他亲手研磨,松烟墨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指尖仍带着连日征战未散的甲胄寒气,落笔时却稳如泰山,不见半分浮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先提笔致信父亲沈伯山,笔墨遒劲有力,字里行间既有破城后的肃杀果决,更藏着对家族的牵挂与敬重,字里行间暗合着穿越而来的特殊际遇:

父亲大人膝下:

不孝子砚,自离靖安郡率军伐逆,倏忽半载有余。今深夜提笔,幸告父亲一重大喜讯——应天已破,暴君赵瑜伏诛!

忆昔云州流放途中,儿身染风寒濒死,幸得上天垂怜,方能死里逃生、重归故里。出征之日,父亲于城门前教诲“诛暴安良,当以民为天;行军布阵,当以义为先”,砚时刻铭记于心,不敢有半分懈怠。自强攻外城始,至前日午时破第三道内城直捣皇宫,前后凡七日,大小战事数十场。赵瑜所豢养之死士、锦衣卫虽悍不畏死,动辄以死相拼,然民心所向,天道昭彰,靖安军将士同心同德,更得“府中特制粮草”与些许新奇物资助力,终破顽敌。最终赵瑜为其弟赵玮所诛,此贼弑父杀兄、残害忠良、祸乱天下,罄竹难书,今日血债血偿,可慰天下万千亡魂,亦告慰先皇(赵珩)在天之灵,洗雪父亲当年被诬陷流放之冤。

城内诸事已初步安顿:后宫嫔妃或遣散归家,或安置京郊别院,各遂其愿;前太子赵炎年方七岁,自幼未染血腥,实属无辜,砚已交由礼部专人教养,授其诗书礼义、明辨是非之道,待其德才兼备,便拥立为新皇,以安民心、顺天意。降兵已逐一登记造册,愿留者编入军中严加操练,不愿者放盘缠与些许“吃食”遣返故里;城内百姓因战事受惊,砚已令将士开仓放粮,辅以府中带来的精制米面、糖糕等物赈济,遍贴安民告示,如今市井渐趋安稳,已有商户开门营生,孩童嬉戏于巷陌,初见太平景象。

砚孤身在外征战半载,日夜思念父亲与家中亲人:不知父亲身体是否康健,流放岁月留下的旧疾是否好转;母亲苏氏汤药是否按时服用,操持家事莫要太过操劳;姐姐沈薇性子爽朗,婚事是否已有妥当安排,莫要因战事耽搁;妹妹沈薇(注:按原文表述保留,可理解为排行区分)贪吃,府中留存的各色糕点零食是否够用,是否还念叨着要我带“新奇吃食”回去。今应天已定,天下大势初定,然立新皇、整朝纲、安四方诸事千头万绪,非砚一人所能决断。程定山老将军与诸位武将虽在侧辅佐,然家族根基与朝堂礼制,仍需父亲坐镇定夺。恳请父亲携全家即刻启程来应天府,沿途已令心腹将士分段接应,各州府关卡皆有照应,车马食宿尽皆备好,务必确保一路平安。

另,青庚公智谋深远、久历世事,如今身为靖安军后勤部总管,劳苦功高,砚已修书一封邀其同来。盼父亲与青庚公早日抵达,与砚及程老将军等共商大计,定立新皇规制,整顿朝堂乱象,还天下一个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之局。

纸短情长,未尽之言,待面禀父亲。愿父亲珍重身体,一路顺遂。

不孝子砚顿

应天破城第三日夜

写罢给父亲的信,沈砚稍作停顿,抬手揉了揉眉心,想起几位妻子随军征战的辛劳,想起老丈人苏青庚当年被流放时的狼狈、以及托付爱女的殷切目光,笔墨稍缓,添了几分翁婿间的温情与敬重,提笔致信苏青庚:

岳父大人台鉴:

小婿砚,谨禀近况,慰岳父挂念。今应天已破,暴君赵瑜伏诛,大衍祸根已除,天下将定,特修书告知。

自率军伐逆以来,凝雪贤妻始终随军相助,打理后勤、安抚降兵、照料伤病将士,事事亲力亲为,劳苦功高。破城之日,锦衣卫奸细欲焚粮草,幸得凝雪察觉,亲率护卫斩杀奸细,保全粮草无虞,其胆识与才干,令全军将士钦佩。昭雪(楚昭雪)性子跳脱却心思缜密,率部侦查敌情、牵制敌军侧翼,凤鸣鎏金枪屡立奇功;清鸢(张清鸢)沉稳周全,打理后方营垒、协调各州府物资转运,为大军免去后顾之忧;月瑶(程月瑶)体贴入微,随程定山老将军稳固军心,安抚降兵家眷,言行有度,深得将士信赖。如今四位妻子皆一切安好,只是连日操劳略显微疲,凝雪尤为思念岳母与家人,盼早日阖家团聚,稍作休整。小婿得诸位贤妻相伴,又有岳父打理后勤、程老将军等武将冲锋陷阵,方能一路势如破竹,无后顾之忧,此皆岳父教养之功与众人同心之效。

此次破城,过程虽有波折,然结局顺遂:赵瑜罪大恶极,终为其弟赵玮所诛,血债血偿,大快人心;前太子赵炎年幼无辜,砚已妥善安置于东宫偏殿,令礼部宿儒授业,严令左右不得教其暴戾之事,待其长成明辨是非,便行登极之礼,建元启元,以承大统、安民心。城内秩序渐稳,降兵归心,百姓欢悦,唯立新皇之仪、朝堂之制、四方州府之安抚,需老成持重之人共商擘画。程定山老将军与周霆、赵玮等将领虽能安定军旅,然朝堂礼制与民生规划,仍需岳父与父亲大人这般深谋远虑者坐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岳父大人德高望重,智谋过人,小婿自愧不如。今恳请岳父携全家来应天府,沿途已派精锐将士护送,车马、食宿皆已备好,所经关卡畅通无阻,可保万无一失。盼岳父早日抵达,与父亲大人、程老将军等一同为小婿指点迷津,共商天下大计,助赵炎登极,整顿朝纲,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长治久安。

凝雪与昭雪、清鸢、月瑶皆盼与岳母相见,家中备好的些许新奇物件与精制吃食,亦盼呈予岳母品鉴。小婿在此静候岳父一行,未尽之言,待见面细谈。

小婿砚敬上

应天破城第三日夜

两封书信写罢,沈砚仔细通读一遍,确认无遗漏之事,又将信纸置于烛火旁烘干墨迹,小心翼翼折好,分别装入两个锦盒,盒盖上郑重加盖自己的私印。他起身唤来最信任的亲卫队长,将锦盒递过去,沉声道:“即刻启程,星夜赶往靖安郡,这两封信务必亲手交予沈伯山大人与苏青庚大人,当面禀报应天实情,告知两位大人,沿途已备好接应人马,程老将军与诸位将领皆在应天等候,盼他们早日动身,不得有误!”

“遵令!”亲卫队长双手接过锦盒,紧紧抱在怀中,躬身领命后转身离去,脚步声消失在寂静的夜色中。

沈砚走到窗前,推开窗扇,晚风带着夜露的清凉扑面而来,吹散了些许疲惫。应天的夜空繁星点点,远处传来几声更夫的梆子声,城内已是一片安宁。他望着靖安郡的方向,眼中满是期盼——待父亲与岳父抵达,与程定山等老将一同擘画,启元新朝的蓝图,便将正式铺展。而他藏在心中的秘密,那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物资与见识,终将成为这乱世太平最坚实的底气。

靖安郡王府的庭院里,晚春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青砖地上,几株牡丹开得正盛,花香弥漫。正厅内,沈伯山、苏氏与苏青庚、李氏围坐一桌,桌上摆着沈砚从现代带来的精致茶点——桂花糕、杏仁酥,还有一小碟酸甜的冻干草莓,是特意留给小女儿沈玥的。

几人闲话家常,话题自然绕不开远在应天的孩子们。李氏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眼神里满是牵挂,看向苏氏道:“嫂子,凝雪这孩子跟着砚儿征战半载,身子骨怕是受累了。你说……她有没有怀上?咱们做长辈的,也盼着能早点抱上外孙。”

苏氏闻言,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妹妹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前几日砚儿来信,只说她们几位姑娘都安好,没提孕事。凝雪性子稳妥,昭雪跳脱,清鸢沉稳,月瑶体贴,都是好姑娘,跟着砚儿吃苦了。我倒是不急于一时,只盼着她们都平平安安的,等战事结束,一家团聚就好。”

沈伯山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温和:“青庚,你是后勤总管,军中物资供应妥当,她们在前线也能少受些罪。砚儿这孩子,自云州死里逃生后,越有担当了,只是总惦记着咱们,每次来信都要问家里的情况。”

苏青庚点点头,脸上带着欣慰:“伯山兄放心,军中物资我亲自打理,砚儿带来的那些‘新奇吃食’,我都特意留了不少给姑娘们。凝雪来信说,那些精制米面和罐头,让将士们也沾了光,士气高涨。至于孕事,顺其自然就好,孩子们都还年轻。”

正说着,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是侍卫慌张的呼喊:“王爷!苏大人!应天来的斥候,快马加鞭,说是有紧急书信!”

四人闻言,心头同时一紧,苏氏下意识地站起身,脸上的笑意瞬间褪去,满是担忧:“是不是……是不是砚儿那边出了什么事?”

沈伯山也沉下脸,快步走向门口,苏青庚与李氏紧随其后。只见一名斥候浑身风尘仆仆,衣衫被汗水浸透,沾满了尘土,胯下的战马更是气喘吁吁,嘴角挂着白沫,显然是长途奔袭,七日七夜未曾停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