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并肩而立,宛如一对修罗
皇宫,棠梨宫。
这里比以往更加寂静,几乎听不到人声,只有浓郁得化不开的药味,日夜不停地从殿内飘散出来,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病势沉重。
沈朝青站在殿外,没有立刻进去。他刚刚处理完又一波借着流言试探的朝臣,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戾气。
萧连誉的动作比他预想的还要快,还要狠。
流言愈演愈烈,甚至开始有不明真相的百姓聚集在宫门外请愿,要求面见“先帝”。朝中一些原本中立的老臣,态度也开始摇摆。
他知道,这是萧连誉在逼他。逼他交出萧怀琰,或者,逼他做出更极端的事情。
沈朝青额角青筋暴起,唇角却扯起了一个扭曲的笑容。
有趣啊,太有趣了。
猎物上鈎了。
他不会让萧怀琰死,无论付出什麽代价。
无论是萧连誉,还是这所谓的命运,谁都不能从他手里把人夺走。
不远处一片嘈杂。以祝忠,祝义兄弟为首的一批官员,正情绪激动地与挡在殿前的郑月瑶及禁军统领对峙。
这祝氏兄弟曾是萧连誉门下走狗,後被萧怀琰以铁腕手段收编,如今见风使舵,又跳得最凶。
“郑大人!陛下……先帝龙体攸关,社稷安危系于一身!我等臣子,忧心如焚,今日若不得见天颜,确认陛下安好,绝不退去!”祝忠一副忠肝义胆的模样,声音洪亮,试图煽动身後更多观望的官员。
祝义在一旁帮腔,阴阳怪气:“是啊,先帝禅让之後便深居简出,三月不朝,民间流言四起,说……唉,我等实在不敢尽信!唯有亲眼得见,方能安心,方能堵住天下悠悠衆口啊!”
郑月瑶一身女官官服,身姿挺拔如青松,面对衆人的逼迫,面色沉静如水。
她声音清越,“祝大人,陛下需要静养,巫医再三叮嘱不可打扰。尔等口口声声为了社稷,实则聚衆喧哗,惊扰圣驾,这便是为臣之道吗?”
禁军统领手按佩刀,眼神锐利如鹰,他麾下的禁军甲胄鲜明,沉默地组成一道人墙,散发着冰冷的煞气,让那些试图往前挤的官员心生怯意。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郑月瑶言辞犀利,逻辑缜密,将祝氏兄弟等人的刁难一一驳回,暂时稳住了局面。
她心中清楚,真正的风暴尚未到来。
果然,就在祝氏兄弟有些词穷理屈之时,一个圆润富态的身影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缓缓从人群後方走来。正是昭王萧连誉。
他脸上依旧挂着那招牌式的和煦笑容,仿佛只是来劝架的和事佬:“诸位同僚,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嘛。”他目光转向郑月瑶,语气温和却带着深意,“郑大人,大家也是关心则乱。先帝与我们君臣多年,感情深厚,如今久不露面,难免让人担忧。你看,就连拓跋将军昔日的几位旧部,听闻消息,也特地从北境赶回,只想确认故主安好,以慰军心啊。”
随着他的话,几名身着戎装丶风尘仆仆的将领从他身後走出,他们面色沉毅,眼神复杂地看着清思殿紧闭的殿门。
拓跋金戈虽被软禁,但其在军中的威望仍在,这些旧部的出现,无疑给萧连誉一方增添了沉重的砝码。
一名武将名叫赵雷,声如洪钟,对着殿门方向抱拳道:“末将等远在北境,听闻京城流言,心中难安!拓跋将军亦牵挂陛下龙体!恳请陛下现身一见,以定军心,以安天下!”
这几句话,直接将问题提升到了动摇国本丶影响军心的高度。
原本被郑月瑶压下去的气氛,瞬间再次变得紧张起来,不少中立官员也开始窃窃私语,面露犹疑。
萧连誉看着眼前局面,心中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