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
城门前排起了长队。
“姓名?”负责盘查的士卒几乎是反射性地脱口而出。他擡头只看了一眼,见对方是个孱弱的男子,便毫无兴致地低下头去看路引文书。
“长吉。”
“从哪儿来,”士卒的语气生硬,“来这里,来做什麽?”
“从逸剑山来。”长吉并不生气,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慕名前来参拜平安院里的四位剑神。”
“你这样子,不像个习武之人。”士卒又上上下下将长吉打量了一遍。
“军爷好眼力,我只是一个读书人。”
士卒把文书递还给长吉,不忘吐槽:“读书人不去文曲城的许愿河,来武陵城的平安院。你倒是奇怪。”
长吉搔搔头,尴尬地笑了笑。
通过了城门的盘查。一入城,长吉便远远地看见山巅气势恢宏的平安院。以高大的马首山为路标,长吉一边看着山顶的宫殿,一边走街串巷,确保自己的确是在向着计划中的目的地靠近。
等到抵达了山脚下,才发现上山的入口已经被几块硕大的石块给挡住了。长吉站在入口左右踱步看了看,审慎地评估了自己的身体能力以後,放弃了从这里强行上山的想法。
围着山体向东,房屋群肉眼可见地变得简陋起来。脏乱不堪的街道里,全是一些已如风中残烛的老人,还有面黄肌瘦的孩童。整个街道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气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精神与意志都正被一点点地吞噬。如同沼泽一般。
长吉加快了脚步。
走到了武陵城着名的百步天梯脚下,这里也被士卒看守着。
“这里百姓不予通行”士卒的语气比城门处的那位还要冰冷许多,他的眼睛看着远处,鼻孔朝着长吉。
一个佝偻的老人拉了拉长吉的衣角,她身上的衣裳补了许多的疤,长吉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从北面的宣化道上去吧。”老人好心地替长吉指了路。
长吉和北面的宣化道之间,整整间隔了一整座马首山,于是他只能绕着山体继续行进,直到绕到了宣化道为止。
很快,长吉到了下一个上山的道口。这里也被落实堵住了去路,不过是堵在半山腰。
道口前有茶棚,长吉要了一碗茶解渴。
“客官,不是这里人吧。”小二热情但不谄媚地攀谈起来。
“逸剑山人。”
“哦,逸剑山。”小二两眼放光,“那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我小时候也听说过。只是可惜自从剑骨女侠师徒去世以後,逸剑山就没落了。”
做生意的人惯常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长吉觉得小二的话很真诚,是发自肺腑的惋惜,不是为了讨自己的开心。
“您来我这里是来对了。”小二自吹自擂道:“整个武陵城,我这里的茶是最了不得的。简直就是茶界的逸剑山。”
长吉看了看简陋的顶棚和长短腿不断摇晃的桌凳。不管这麽看,这里也没他说的那样了不起。
“你来得也是时候,”小二完全不介意长吉打量茶棚的目光,他指着不远处井口:“春天井里有沙子涌出。取了水,澄清了之後,才能泡出独一无二的茶水。我叫他沙茶,只有我这里有。”
茶的口感说实话只是中游的水准。当然,长吉也没有真正的抱有什麽不切实际的期望过。尽管如此,长吉还是大肆称赞了一番。
“读书人就是不一样。”小二搓着手,笑得两只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长吉向他问清了宣化道的前进方向後,便也不再多做停留,继续出发了。
从宣化道上山,花了一个时辰。
远远地就能看见,平安院门前的士卒正向准备入院的行人收取钱财。
长吉付过了钱,问:“现在进去,可以看到轩辕吗?”
“可以。”士卒的手往身後一指,说:“二两银子可以买一幅画像。”
这里的士卒态度倒是不错。长吉心想。
入了院,长吉依次经过百丐堂丶衆星堂丶拾贰剑意殿,站在“马首山伏魔图”前时,刚好有一个小孩在说:“这个姐姐好厉害啊,一个人对付了十六个大侠。”
“别乱说话。”孩子的母亲赶紧捂住了他的嘴,警觉地看了看还未走远的长吉。
长吉佯装不察,继续上到剑神殿。剑神殿前有一个大坑,据说是地砖受雷击坍塌,这才发现了下面的暗室和其中的轩辕骸骨。
坑的入口处站着另一批收取钱财的士卒。现在轩辕的死地也成了平安院的一部分,很多人好奇这个传说中的大魔头到底长成什麽样,花了钱下到洞中去看。不过其实里面只剩了一具残缺的森白骸骨,其他的什麽也没有。
长吉也花了钱下洞。
看完露骨的轩辕,长吉没有进剑神殿参拜,径直下山。到平安院大门处,他花了二两银子要了一幅轩辕的画像。
天空是橘黄色,太阳快要下山。
*
咚咚咚——
入夜了。长吉擡头看着漫天的繁星,他刚敲完门的手悬停在半空中。
“来了。”泉水般清甜的声音从门後传来。
长吉先是听见拉动门闩的摩擦声,接着门开了一条刚好能露出脸的缝。那是一张让人感觉很舒适的脸。用长吉自己的话来说,是那种舒适到下一次见到你都不会觉得曾经见过的脸。
“你是?”姑娘看着来人有些迟疑。
“是我,长吉。”长吉自我介绍道:“来自逸剑山的长吉。”
姑娘恍然大悟,拉开了门,手有些紧张地在裤子上擦了擦。“快请进来吧,长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