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楼空·其二
陈长吉的信:
见信如晤。
我已经准备离开武陵城,最後也没有能见到你。很是遗憾。
走之前我去了一趟长风阁。阿羽不在,你们也不在,那里冷清了许多。我陪老爷爷下了一局棋,也就离开了。
我要去往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所以大概有一段时间不能给你寄信了。回来之後,我想要见你一面。如果你有合适的地方,寄信到武陵城的长风阁,我看到了会第一时间赶过去的。
对了,上次你回信说韩姑娘担心伯玉的近况,让我多留意些。战争的进程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样顺利。现在义军朝廷的军队隔岸相望,相持不下。伯玉的将军之路可能有所延迟,不过现在肯定是安全的。大可让韩姑娘放心。
之後的战况,我已经安排夏至定期整理,寄到琉璃宫。战局虽一时陷入僵局,但依我看来,朝廷溃败已成定局。我们静候佳音即可。
我的话本子你还记得吗?上次和你一起听,还是在文曲城的熙和楼。过了这麽些日子,话本也接近尾声。写了这麽久,费了不少的墨和纸,我最得意的一回还是和你一起听的“雷剑神怒触平安院”。
我打算写一个新的本子,不知道你有没有什麽主意。或者说有没有什麽感兴趣的。我还没有正式落笔,如果你有想法,可以在信中告诉我。
信就寄到武陵来吧,我这段时间大概不会回文曲城了。
珍重。
*
裴姜熙接过韩艺祉递过来的信,迅速扫了一遍,然後就折叠好妥帖地放进了马鞍左侧的布兜中。这段时间,凡是有陈长吉的来信,裴姜熙都是让韩艺祉看了自己再看,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你这就看完了?”韩艺祉问。
“是啊。”裴姜熙理所当然地回答道:“就几百个字,还要怎麽看。我不像你,要在字和字之间,找出伯玉来。”
“你别乱点谱。”韩艺祉羞红了脸,她很快转移话题:“我看这个陈长吉倒是好像对你有意思。”
裴姜熙想了一下,说:“我们不是一路人。”
韩艺祉看了裴姜熙一会儿,说:“也是。他是读书人,如果掺和到我们的事情里面来,很不安全。”
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前方不远处,一个老妪拉着女童正和二人相向而行。她行走的姿态很奇怪,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韩艺祉的注意力。
韩艺祉正要与裴姜熙说,就看见老妪扑通一声,面朝地面倒了下去。女童不知所措,跪在老妪的身边哭了起来。韩艺祉赶紧上前,翻身下马,她将老妪翻过身来,关切地问道:“老人家,你怎麽样?没事吧?”
老妪双唇皴裂,衣裳却是润湿的。韩艺祉拧起眉头,问一旁抽搭的女童:“小姑娘,你们这是怎麽了?”
“婆婆她把吃的都给了我。”女孩断断续续地答道。
韩艺祉接过裴姜熙递来的水壶,给老妪润了润嘴唇,又给她喂了一些干粮。过了好一会儿,老妪才缓过劲来。
“谢谢你,姑娘。”老人家那对被皱纹团团围住的眸子潮润了起来。
“发生什麽事了,老人家。”正给女童喂食的裴姜熙问道。
“村子里发了大水,”老妪气若游丝,“我们好不容易逃过一劫,想要带着她去找她的父母。不想我自己先支持不住了。”
“我们有多馀的干粮和水,你们带着去吧。”韩艺祉立刻说,“你的衣服也是湿的。不嫌弃的话,拿我的换上吧。孩子还小,你不能先病倒了。”
老妪拉着韩艺祉的手,泪水从沟壑纵横的脸上曲折地留下,不停地说着道谢的话语。
“是河道决堤了麽?”裴姜熙蹙眉道。
“村子边只有一条小溪,平日里种庄稼,最缺的就是水。”老妪擡手用手背抹去泪水,道:“谁能想到会遭这样的灾。”
韩艺祉半蹲着,一只手还扶着老妪的後背。她擡起头看向裴姜熙,问:“难道是?”
裴姜熙心领神会地眨了下眼睛,望向远方。
是祸心宝剑。
*
沙原中,横亘着一道高大的石壁。沙黄的石壁南北绵延三里,高约莫十五丈。虽说也称得上是有些许规模,但扔到广袤无垠的沙海之中,不过形同沧海之一粟。
对于居无定所的沙粒而言,这里却有如天阻。流沙的一部分被石壁阻拦,在这儿停下了脚步,滑落丶沉积到石壁的底部。离近一些,站在石壁跟前向上看去,这道“天阻”又并非远远瞧着时那样的自然。
石壁上,蒙上了一层沙,但隐隐可以看见有整齐排列着一些四方形状的印记。印记格外地方正丶规整,相互之间的间隔也如出一辙。不像是源于自然写意刀工的塑造,更多的像是来源于人的刻凿。
这是人的造物。或许更贴切的说,是人基于自然的鬼斧神工,进行改造之後的造物。
其中的一处方形,在中央出现不易察觉的裂隙。那个“印记”活了过来,向着外部打开。沉积的黄沙抖落,露出被掩盖的雕刻。有冰山丶合流,有胡杨丶骆驼。
监兵站在这扇虚掩的窗户背後,一刻也不放松地盯着下方的沙漠。这里是出入血宫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