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械若是推广,布料价格下跌,我们的利润将受威胁。”一个保守布商忧心忡忡。
贾贵冷笑:“放心,我已经找到了对付他的方法。”
几天后,市面上突然出现大量粗制滥造的“机械织布”,质地粗糙,容易破损。
同时有谣言说这些劣质布都出自楚骁的工坊。
更阴险的是,有人偷偷在楚家布庄的机械上做手脚,导致生产出大量次品,然后向官府举报。
一时间,楚骁再次陷入危机。
工坊被查封,刚刚起步的纺织革新面临夭折。
关键时刻,楚骁没有慌乱。
他先公开澄清劣质布并非自家工坊产品,并邀请专家鉴定;其次彻查内部,找出被安插的奸细;最后主动邀请官府监督整个生产过程。
真相大白后,公众对新式纺织机械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
赵知府也看到了这项技术的潜力,决定由官府直接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转年春天,新式纺织机械的威力开始显现。
布价大幅下降,许多贫寒百姓终于穿得起新衣;纺织效率提高,带动了相关产业展;甚至开始有布料出口,永宁纺织名声远扬。
最让楚骁欣慰的是,一些偏远地区的百姓来信说,因为布价下降,他们能够为家人添置新衣,生活品质显着提高。
巡抚大人视察永宁时,特意参观了纺织工坊。
看着快运转的机械和高效的生产流程,他感叹道:“楚推广使又创奇迹!此技术若推广全国,百姓穿衣问题可解矣!”
楚骁谦逊回应:“大人过誉了。纺织机械只是工具,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能改善百姓生活。”
在巡抚的支持下,新式纺织机械开始向全省推广。
楚骁特意编写了《纺织机械教程》,无私公开所有技术细节,让各地都能自行建立纺织工坊。
冬日暖阳下,楚骁站在扩大后的纺织工坊前,看着一车车布料运往各地,心中充满感慨。
纺织技术的革新让百姓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改善,产业展也有了新方向。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纺织机械的普及将会带来更深远的社会变革——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力转移,产业格局变化前路必将更加艰难。
“少爷,如今各地都来学习纺织技术,您可是开创了产业新天地啊!”忠伯兴奋地说。
楚骁却神色平静:“忠伯,技术只是手段,真正的变革在于民生的改善。
我们的路还很长。”
他心中清楚,随着产业变革的深入,将会面临更多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挑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旧有的生产方式和利益格局不会轻易改变,产业革新必将伴随着激烈的斗争。
但看着满载布料的车辆驶向远方,想象着无数人因此能够穿得暖穿得好,楚骁心中充满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艰难,他都将沿着这条产业革新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因为这就是他穿越到这个时代的使命,也是他存在的意义。
夕阳西下,楚骁的目光越过永宁城,望向更远的远方。
在他的心中,一个更加宏大的产业革新蓝图正在缓缓展开,将给这个世界带来更深远的变革。
寒冬渐深,永宁城的街道上积雪未化。
楚骁站在纺织工坊外,看着满载布料的车辆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车轮时常陷入积雪和泥坑中,需要多人推拉才能继续前进。
“这样低效的运输,严重限制了产业的展。”楚骁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回到实学讲堂,楚骁召集工匠学员们开会:“我们的纺织工坊产量提高了,但运输效率低下,产品难以快运往各地。大家有什么想法?”
一个年轻工匠犹豫地说:“楚先生,道路状况如此,除非像京城那样修建石板路,但那成本太高了”
楚骁摇头:“石板路成本确实高昂。但我有一种新的材料,成本只有石板的十分之一,却更加平整耐用——水泥。”
学员们面面相觑:“水泥?那是什么?”
楚骁微笑着开始讲解水泥的制作原理和用途。
他回忆起前世的水泥混凝土技术,虽然这个时代条件有限,但制作简易水泥还是可行的。
“我们需要石灰石、黏土和石膏,经过煅烧研磨,就能制成水泥。”楚骁在黑板上画出工艺流程,“水泥加水搅拌后能硬化成石状,可以用来修路、建房、造桥”
工匠学员们听得入神,但也有人怀疑:“楚先生,这听起来太神奇了,真能实现吗?”
楚骁坚定地说:“不试试怎么知道?让我们从一个小型试验开始。”
试验过程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