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初显兆暗处隐弓弦
前情回顾:林琉璃洞察王皇後与萧淑妃欲行厌胜之术构陷武昭仪,遂将计就计,引蛇出洞,人赃并获。高宗震怒,萧淑妃被废为庶人打入冷宫,王皇後被禁足。武昭仪大获全胜,林琉璃因功晋为正七品典记,进入权力核心。然听闻关陇集团与宗室亲王(如荆王元景)或有异动,为最终的後位之争埋下隐患。
初晋典记,林琉璃并未感到多少喜悦,肩上的担子反而更重了。正七品的青色女官服饰穿在身上,料子细滑了许多,却也如同无形的枷锁,提醒着她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她的职责不再局限于甘露殿一隅,开始接触与其他宫苑的文书往来丶部分物资调配,甚至需要协助青黛处理一些与内侍省丶六尚局对接的事务。
甘露殿如今俨然成了後宫的实际中心。前来拜见丶请示的各级女官宦官络绎不绝,虽武昭仪依旧谦和,但那份日渐增长的威仪,已让所有人不敢怠慢。殿内宫人行走间腰杆都不自觉挺直了几分,与有荣焉。
林琉璃这个新晋的“红人”,自然也成了衆人瞩目的焦点,亦是某些残馀势力或嫉妒者的眼中钉。
这日,她奉命去司苑司核对一批新进贡的花木分配。司苑司的掌司是个姓钱的老嬷嬷,面上一团和气,话里却绵里藏针。
“林典记年轻有为,深得昭仪娘娘信重,真是令人羡慕。”钱嬷嬷笑着,慢条斯理地翻着账册,“只是这花木分配,历来是按祖制旧例,各宫份额皆有定数。如今娘娘虽总理宫务,但这骤然改动,恐怕……惹人非议啊。”
林琉璃知道,这是拿“祖制”和“非议”来压她。武昭仪示意适度调整用度,本就有试探和立威之意。她面色不变,语气恭谨却坚定:“嬷嬷说的是。祖制自然要遵。然娘娘体恤六宫,见今春花卉繁盛,特恩赏各宫多加两盆应季牡丹,以示雨露均沾,共沐春晖。此乃娘娘仁德,顺应天时,想来无人会因此非议娘娘吧?至于份额记录,依例调整便是,若有疑问,嬷嬷可随时至甘露殿垂询。”
她巧妙地将“改动”说成“恩赏”,扣上“仁德”“共沐”的大帽子,让钱嬷嬷无从反驳,最後一句更是点明了自己背後的倚仗。
钱嬷嬷脸上的笑容僵了僵,只得讪讪道:“典记言之有理,是老身思虑不周了。”心下却暗恨这年轻女官口齿伶俐,不好拿捏。
类似这般软钉子,林琉璃几日间遇到不少。或是文书流程被刻意拖延,或是物资领取时被旁敲侧击打听甘露殿内情。她皆以不变应万变,凡事依规矩,说话留三分,态度不卑不亢,将现代职场中应对官僚作风的那套“流程正义”和“信息防火墙”运用得炉火纯青,让那些想找茬的人无处下口。
就在林琉璃忙于适应新角色丶应对各方明枪暗箭时,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从前朝传来:陛下正式下诏,列举王皇後“阴怀妒害,残害忠良(指武昭仪及其子),朋扇朝廷,窥伺神器”等罪状,废为庶人,移居别院。同时,颁布立後诏书,称“武氏门着勋庸,地华缨黻……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可立为皇後”!
永徽六年冬,武昭仪,不,现在应该称武皇後了,终于登上了那天下女子至尊的宝座!
消息传来,整个甘露殿沸腾了!宫人们喜极而泣,奔走相告。多年的隐忍丶筹谋丶争斗,终于在这一刻开花结果。
林琉璃随着衆人跪拜庆贺,心中亦是澎湃不已。她亲身参与并推动了这段历史的进程,这种与有荣焉的参与感,是前世那个小小设计助理从未体验过的。
盛大的册封典礼定于一个月後举行。尚仪局丶尚服局丶礼部等相关部门立刻高速运转起来。作为皇後心腹,林琉璃也被赋予了重任——协助青黛,统筹协调与皇後礼服丶仪仗丶寝宫布置相关的一应事宜,并负责核对典礼流程中涉及後宫的部分。
荣耀与压力并存。林琉璃深知,在这最後关头,那些失势的关陇集团和心怀异志的宗室,绝不会坐视皇後顺利登基。他们必会想方设法进行破坏。
她利用典记的职权,调阅了近年来大型宫廷典礼的卷宗,尤其是曾出过纰漏的记录,结合现代项目的风险管理思维,开始着手制定一份详尽的“封後大典风险预案”。
果然,暗流开始涌动。
先是尚服局回报,为皇後定制祎衣时,一种用于刺绣凤睛的罕见东珠在运输途中意外落水,无法使用,而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同等品质的替代品。
紧接着,负责演练典礼仪仗的太监来报,有几名关键位置的仪仗卫士突发急病,上吐下泻,无法参与排练。
这些“意外”接二连三,虽未造成实质性破坏,却足以扰乱人心,拖延进度。
林琉璃将情况汇总,与青黛一同禀报武皇後。
新任的武皇後端坐凤榻,气度更显雍容威严,听闻汇报,神色平静,只淡淡道:“跳梁小丑,不足为虑。按既定章程办,缺什麽,补什麽,病了人,换人。琉璃,你的‘预案’,可派上用场了。”
得到授权,林琉璃立刻行动。东珠短缺?她想起姜嬷嬷曾提过,可用特定颜色的琉璃珠配合金箔丶彩绘,模拟出东珠的神韵,且更显璀璨。她立刻请尚服局依此办理。仪仗卫士生病?她早已从备用人员名单中挑选了合适人选顶替,并请太医署严查病因,果然发现是饮食中被下了轻微的巴豆粉。
线索若有若无地指向了内侍省几个曾被王皇後重用的旧人。武皇後不动声色,直接将那几人调离要害岗位,明升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