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琉璃传承人 > 旧影覆霜痕 将计擒元凶(第1页)

旧影覆霜痕 将计擒元凶(第1页)

旧影覆霜痕将计擒元凶

前情回顾:林琉璃晋位贵嫔,执掌宫正司,权柄日重。化解“联珠咒”风波後,地位愈发稳固。然暗处对手并未罢休,转而派人秘密查探她在掖庭为婢时的过往,意图寻找破绽,动摇其根基。

素云带来的消息,像一滴冰水落入滚油,在林琉璃心中炸开细密的涟漪。查探掖庭旧事?她在掖庭那段时光,短暂却充满屈辱与挣扎,是李嬷嬷的鞭笞,是同期宫女的排挤,是萧淑妃宫中的罚跪……这些过往若被精心裁剪丶歪曲渲染,足以在她“贵嫔”的光环上,蒙上一层难以擦去的“卑贱”与“可疑”的阴影。

她站在绮兰殿的书案前,指尖拂过那方冰冷的宫正司印信,眸中寒光渐凝。对手这一招,不可谓不毒辣。直接攻击她如今的功绩与权力难以奏效,便试图从根源上否定她。

宫正司的力量被悄然调动起来。林琉璃并未大张旗鼓地阻止对方的调查——那只会显得心虚。相反,她命令属下暗中监视所有试图接触掖庭旧人丶或调阅掖庭档案的可疑人员,顺藤摸瓜。

很快,线索汇聚起来。频繁出入掖庭档案库的,是内侍省一名姓董的典事,品阶不高,却掌管着部分文书调阅的初审权。而指使他的人,经过层层追踪,最终指向了**徐贤妃**宫中一位颇得信任的掌事宦官!

徐贤妃?林琉璃蹙眉。徐氏出身江南士族,入宫较早,资历颇深,平日低调谨慎,与王皇後丶萧淑妃乃至後来的郑淑妃都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仿佛只是个安分守己的旁观者。她为何突然对自己发难?是出于对“婢女”上位的不屑与嫉恨?还是……她本身就是那更深层黑手埋下的一枚棋子?

对方的手段颇为高明,董典事与徐贤妃宫中的联系极其隐秘,几乎抓不到直接证据。即便揪出董典事,他大可推脱是例行公事,或受他人蒙蔽,难以撼动徐贤妃分毫。

林琉璃心念电转,决定改变策略。她非但不阻止调查,反而暗中命人“协助”董典事,将一些经过精心筛选丶半真半假的“掖庭旧闻”巧妙地透露给他。这些信息里,既有林琉璃当年因“笨拙”遭李嬷嬷鞭打丶在萧淑妃宫中罚跪的“污点”,也夹杂了一条看似无关紧要的“秘辛”——提及当年同期宫女中,有一人因私下抱怨李嬷嬷克扣月例,曾遭其毒打,险些丧命,而当时在场目睹并偷偷照顾那宫女的,正是林琉璃。这条信息暗示林琉璃早对李嬷嬷不满,且知晓其贪墨之事,为她日後设计扳倒李嬷嬷埋下了“合理”的动机。

她要让对手以为,抓住了她“睚眦必报”丶“心机深沉”的把柄,更找到了她“出身卑贱丶行为有亏”的“铁证”。

果然,对方上鈎了。几日後的一个清晨,数位御史仿佛约定好一般,联名上奏,弹劾林贵嫔“出身掖庭贱役,品性存疑”,更列举其“早年便工于心计,挟怨报复,构陷管事嬷嬷”等“旧恶”,言辞激烈,请求陛下褫夺其贵嫔封号,罢黜宫正司之职。

朝堂之上,风云再起。这一次,攻击来得更为直接,直指林琉璃的出身与品性根本。

武後端坐帘後,并未立即表态。高宗看着奏章,眉头微蹙,显然也有所触动。

就在此时,林琉璃一身贵嫔礼服,未奉宣召,竟直入两仪殿,于御前盈盈拜倒,声音清越而坚定:

“陛下,皇後娘娘明鉴!臣妾蒙陛下与娘娘不弃,擢于微末,委以重任,常怀兢业之心,唯恐有负圣恩。今有御史风闻奏事,提及臣妾掖庭旧事,臣妾不敢隐瞒,恳请陛下与娘娘,容臣妾自陈!”

她这般坦荡姿态,反倒让那些攻讦的御史一时语塞。

高宗颔首:“准。”

林琉璃擡起头,目光澄澈,将当年掖庭如何受李嬷嬷欺凌克扣丶宫人如何困苦丶自己如何隐忍,直至发现李嬷嬷贪墨实证後方才设计揭发的过程,娓娓道来。她并未过多渲染自身苦难,只客观陈述事实,语气平静,却更显真实可信。

“……臣妾当日若真工于心计,何须忍受数月鞭笞屈辱?若真挟怨报复,又为何隐忍至掌握铁证方才发难?李嬷嬷贪墨宫帑,欺凌宫人,证据确凿,当日人证物证俱在,掖庭衆人皆可作证!臣妾所为,不过是依宫规行事,清除蠹虫,何来‘构陷’之说?至于出身……”

她微微一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尊严,“臣妾出身虽微,然蒙天恩,得娘娘教诲,深知立身之本在于忠君爱国,在于德行才干,而非门户高低!陛下与娘娘不以臣妾出身寒微为鄙,反委以重任,正是圣天子日月之明,不拘一格降人才之德!若因臣妾昔日微末,便否定陛下与娘娘识人之明,否定宫正司整饬宫闱之绩,臣妾……窃以为不妥!”

这一番话,情理兼备,不卑不亢,既洗刷了“构陷”的污名,更将问题提升到了“否定帝後识人之明”的高度,瞬间扭转了局面。

与此同时,裴承先奉武後密令,率内卫突然行动,于宫外截获了董典事正欲送往徐贤妃母家的一封密信!信中详细汇报了“查探”到的林琉璃“劣迹”,并附有下一步如何利用这些“证据”在朝堂民间散播谣言丶彻底搞臭林琉璃名声的计划!信末,虽无徐贤妃直接指令,却盖有徐贤妃宫中掌事宦官的私印,并提及“贤妃娘娘之意已明”!

铁证如山!徐贤妃再也无法抵赖!

武後震怒,当即下旨:徐贤妃御下不严,纵容近侍构陷妃嫔,窥探帝心,德行有亏,废为庶人,迁居冷宫!其宫中一干涉事宦官丶宫人,或杖毙,或流放。那名上蹿下跳的董典事,亦被处以极刑。

前朝那些闻风而动的御史,见势不妙,纷纷缄口,弹劾之事不了了之。

经此一役,林琉璃的地位非但没有动摇,反而因其在金殿之上不卑不亢丶条理清晰的自辩,更得陛下赏识。而武後借此机会,又将一位不安分的妃嫔打入冷宫,进一步肃清了後宫。

徐贤妃(现徐庶人)被废那日,林琉璃奉命前去冷宫宣读旨意。昔日光鲜的贤妃,如今钗环尽褪,面容惨淡。

接过旨意,徐庶人擡头看向林琉璃,眼中没有怨恨,只有一种近乎麻木的嘲讽,她低低地笑了起来,声音沙哑:“林贵嫔……你赢了今日,可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他……他们不会放过你的……你在查的,你挡路的……远不止我一个……”

林琉璃心中一震,追问道:“他们是谁?”

徐庶人却只是疯狂大笑,不再言语,被宫人拖了下去。

回到绮兰殿,林琉璃反复咀嚼着徐庶人的话。“他……他们”丶“你在查的”丶“你挡路的”……这证实了她一直以来的猜想,徐贤妃并非主谋,只是执行者之一!真正的幕後黑手,是一个复数,是一个庞大的丶盘根错节的势力网络!他们不仅针对她林琉璃,更在阻止她继续深入调查某些事情!

她想起韩王李元嘉丶柳奭的暴毙,想起感业寺的厌胜,想起漕运改革的阻力……这一切的背後,似乎都隐隐指向同一个方向。

就在她沉思之际,素云送来一份宫正司的例行巡查记录。记录中提到,近期有几位宗室亲王丶郡公,以“探望太妃”丶“祈福”等名义,出入宫廷的频率略有增加。

林琉璃的目光,落在其中一个名字上——霍王李元轨。他是高祖第十四子,素以“贤王”着称,平日深居简出,与朝中各派似乎都无深交。

但不知为何,林琉璃看到这个名字,心中莫名地生出一丝警兆。

徐庶人口中的“他们”,会包括这位看似与世无争的霍王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