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琉璃传承人 > 凯旋暗潮涌 九阙锁青鸾(第1页)

凯旋暗潮涌 九阙锁青鸾(第1页)

凯旋暗潮涌九阙锁青鸾

前情回顾:林琉璃晋位昭容,献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世龙率奇兵奔袭突厥王庭,同时利用抓获的“灰隼”下线反向施计迷惑敌军。长安方面,武後查出另一潜伏更深丶代号“青鸾”的间谍,其目标直指朝堂根本与东宫。

朔风卷着胜利的号角声,掠过赤水原。刘世龙所率五千精骑,如神兵天降,突入突厥王庭所在,斩首数千,俘获辎重无数,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仅以身免,仓皇西遁。前线突厥大军闻听王庭被破,军心大乱,在唐军主力的猛攻下溃不成军。持续数月的北疆战事,以大唐王朝的大获全胜告终!

捷报传回,三军欢腾,塞外风雪仿佛都带上了炽热的温度。陛下于中军大帐设宴庆功,犒赏三军。林昭容虽未亲临战阵,但其献计之功,陛下与核心将领心知肚明,她在军中的威望无形中攀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凯旋之师,旌旗招展,踏上归程。然而,胜利的喜悦之下,潜藏的暗流并未平息。真正的“灰隼”仍未落网,而长安那个神秘的“青鸾”,更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行军途中,林琉璃并未放松警惕。她利用协理文书之便,继续梳理军中往来信息,试图从功臣名单丶犒赏方案丶人员调动中,寻找“灰隼”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她发现,在拟定叙功名单时,几位原本在奔袭战术争论中持反对意见的将领,其部下或本人,或多或少都分润到了一份不小的功劳,尤其是赵崇节,因其部在後期正面战场上表现“英勇”,竟也名列前茅。

这看似是陛下平衡之术,犒赏各方,稳定军心。但林琉璃却嗅到了一丝不寻常——这更像是一种安抚,或者说,封口?难道陛下或武後,已经掌握了“灰隼”身份的某些线索,却因牵扯太大,或证据不足,暂时隐忍不发?

与此同时,裴承先的内卫也加强了对所有高级将领的监控,但“灰隼”似乎彻底蛰伏起来,再无任何动作。

大军返抵长安,盛大的凯旋仪式。朱雀大街两侧,万民空巷,欢呼震天。陛下御驾入承天门,武後率百官丶宗室丶命妇于太极殿前相迎。

林琉璃身着昭容品级礼服,立于妃嫔队列的前列,看着那对帝国最尊贵的夫妻在万衆瞩目中并肩接受朝拜,心中却无多少激动,反而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丶更加复杂局面的审慎。

仪式结束後,林琉璃立刻前往立政殿复命。

武後屏退左右,只留青黛在侧。她仔细听完了林琉璃关于军中後续丶尤其是“灰隼”线索中断的汇报,脸上并无意外之色。

“‘灰隼’能潜伏至今,必有其过人之处。一击不中,远遁千里,乃是常理。”武後语气平静,转而问道,“长安‘青鸾’之事,青黛已告知于你了吧?”

林琉璃肃然点头:“臣妾已知。此獠潜藏之深,所图之大,恐更甚‘灰隼’。”

“不错。”武後凤眸中寒光一闪,“‘青鸾’传递的情报,涉及今岁漕运改道丶山东赈灾款项拨付丶乃至……东宫几位辅臣的私下评议。其目的,绝非简单刺探军情,而是欲从根子上,动摇国本,离间天家!”

她取出一封密信,递给林琉璃:“这是内卫近日截获的,‘青鸾’发出的最新指令,用的是与之前相同的密码。”

林琉璃接过,快速译读,脸色微变。信中指令其在长安的接头人,设法在即将到来的祭天大典上制造“异象”,并散布“女主昌,惑乱纲常”的流言,直指武後!

“他们想借天意舆论,再次发动攻击!”林琉璃沉声道。

武後冷笑:“螳臂当车,痴心妄想。然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祭天大典不容有失,必须在此之前,揪出‘青鸾’!”

任务再次落在了林琉璃肩上。她回到已正式更名为“昭容殿”的绮兰殿,立刻投入战斗。宫正司的力量与裴承先的内卫再次紧密配合。

调查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追踪那家被查获的胡商货栈的所有人际关系网;二是梳理所有能接触到“青鸾”所泄密级情报的朝堂官员,尤其是与东宫丶漕运丶财政相关的部门。

宫正司对货栈的清查有了突破。发现货栈掌柜与光禄寺一位负责采办宫廷宴席用度的主簿往来密切,而这位主簿,其妻族与已故韩王李元嘉的侧妃,乃是表亲!虽然关系拐了几道弯,但这条线,再次隐隐指向了宗室残馀势力!

与此同时,裴承先那边,通过排查能接触到东宫辅臣评议记录的官员,发现太子右庶子王德俭近期行为有些异常。此人乃太原王氏偏支,与柳奭也算远亲,平日以清流自居,但内卫监控发现,他近日曾秘密会见过来自河北道的商人,而河北道,正是“青鸾”情报中提及的漕运改道关键区域!

王德俭!这个名字让林琉璃心中一震!她立刻调阅宫正司存档,发现此人在之前的《氏族志》修订风波中,曾暗中串联一些山东士族出身的官员,对武後擢升寒门丶打压旧族的政策表示过不满!

两条线索,似乎在此人身上有了交汇的可能!

然而,无论是与韩王的间接关联,还是对武後政策的不满,亦或是会见河北商人,都无法构成“青鸾”的铁证。王德俭身为太子右庶子,地位清贵,若无确凿证据,动他风险极大,容易引发朝局动荡,甚至波及东宫。

武後听取了林琉璃的汇报後,沉吟良久。

“王德俭……太子身边……”她指尖轻叩御案,“祭天大典在即,此刻不宜妄动。既然锁定了目标,便让他动起来。传令下去,祭天大典由太子亚献(仅次于陛下的主祭),相关仪注丶人员安排,让王德俭多多参与。”

这是一招敲山震虎,也是引蛇出洞!让王德俭更深入地参与到祭天大典的核心筹备中,若他真是“青鸾”,要麽会趁机做手脚,要麽会因压力而露出更多破绽!

林琉璃领命,开始暗中调整对王德俭的监控等级,并着手布置祭天大典的安防细节,尤其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异象”进行预案。

这日,她正在昭容殿内与裴承先商议祭天大典的护卫布防,素云神色古怪地进来禀报:“昭容,太子殿下……驾临。”

太子?林琉璃与裴承先对视一眼,皆感意外。太子李弘,年方十岁,性情仁厚,平日深居东宫读书,极少与後宫妃嫔,尤其是她这等并非其生母丶且掌实权的妃嫔往来。

林琉璃整理衣冠,出殿相迎。

年幼的太子穿着常服,小脸严肃,身後只跟着两个小宦官。他看着林琉璃,一本正经地说道:“林昭容,孤听闻你执掌宫正,处事公允,近日读《汉书》,见《外戚传》多有疑惑,母後繁忙,故来请教。”

请教《汉书》?林琉璃心中念头飞转,太子此举,是单纯好学,还是受人指点,前来试探?抑或是……那位身居东宫的“王右庶子”,想通过太子,传递什麽信息?

她面上不动声色,恭敬地将太子请入殿内。

殿外,寒风乍起,卷起几片枯叶。祭天大典的阴影与东宫突如其来的造访,让这昭容殿内,平添了几分山雨欲来的压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