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明之铁血亲王 > 第38章 东林派国子监午门跪谏(第1页)

第38章 东林派国子监午门跪谏(第1页)

朱由校在军营停留了两日,将所有事务安排妥当。回宫处理了两天政务后,收到徐光启的奏报,说是青铜炮已经造好。他立刻赶往兵工厂。

此时的兵工厂已初具规模,工匠人数接近六千,按照朱由校制定的标准,不分昼夜地赶制盔甲与兵器。

为提升效率,朱由校重新划分职责,采用流水线作业,并实行两班倒制度,产能翻了几倍。按照以往方式,两三个月根本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制造任务。

“嘭!”

一声巨响从试练场传来,一门全新的青铜小炮喷出白烟,远处用砖石搭建的靶标已被炸成碎片。

“威力不小,继续装填,多试几轮!”

接连射了五炮弹,开花弹、实心弹、霞弹各试了两次,朱由校对实际效果非常满意。

“此炮射程几何?装药多少?能否连续射击?”

几个关键问题接连抛出,他必须弄清楚这些细节。

徐光启上前答道:

“陛下,不同弹药射程不一。实心弹可达六百步,散装弹药七百到八百步之间。此炮由上等青铜铸造,连续射击二十没有问题,只需稍作冷却便可继续使用。”

七百步换算下来,约有后世五百多米,射程与虎蹲炮接近,但威力更强、操作更简便、便于携带,性能上全面优于虎蹲炮。

“陛下,此炮融合了大将军炮与虎蹲炮的优点,采用长身炮管,下方配有两轮小车,底部带挂钩,两侧设扶手,全重五十斤,两名士兵可随时推走,无论是山地还是田野皆可使用,马匹挂上挂钩也能拖行。”

相比铁炮,青铜炮性能更优。其材质韧性好,不易炸膛,无需散热孔,制造工艺也比铁炮更简单高效。

如今青铜炮问世,神机营火力得到极大增强,面对骑兵也更加灵活。可攻可守,进退自如,不至于被敌军骑兵近身冲垮。

“徐师傅,一个月里能造多少门青铜炮?”

徐光启略作思索,低头答道:

“陛下,眼下工匠对铸炮流程并不熟悉,需先教他们,等掌握之后才能开工。这一过程大约得十天。”

“若赶工,日夜不歇,大概能出八十到一百门。若按常规进度,大概五十门左右。”

火器作坊已有八百多名技艺娴熟的匠人,人力与技术皆不缺,唯一不足的是时间。

“按正常节奏来,别把人累坏了。”

五十门炮集中轰击,不管面对的是什么部队,都扛不住。林丹汗怕是得吃大亏。

“炮造好后,每一门都要严格检查,必须实弹试射,威力、射程、角度都不能有丝毫偏差。检验完毕后立刻交给神机营训练使用。”

“是!”

朱由校又去军械库查看成品,盔甲兵器数量有限。这些是用最好的材料打造的,但好东西向来不易造,材料越好,工序越慢。

盔甲还算好办,兵器却复杂得多。种类繁多,包括长矛、长刀、短刀、马刀、重弓、轻弓、盾牌、破甲锤、战斧等,每种都需按兵种配备。

“张之极,照现在进度,三月前能不能凑齐五万人的装备?”

张之极上前答话:

“陛下,恐怕赶不上。时间太紧了。臣已将兵工厂所有能调的人手都调进去了,可到如今才做出七八千套盔甲。重甲更难,连一半都没完成,兵器就更不用说了。”

虽说朱由校要求五万人的装备,但并非完全没有储备。兵部和从前军中已有一些库存,数量也不少。他不缺普通盔甲,缺的是精良兵器与重甲。

“普通盔甲先停下,优先打造重甲和兵器,这是眼下最需要的。”

“是!”

随后,朱由校让马祥麟试穿了一套新制重甲。明代常规盔甲以布面为主,铁甲与棉甲多用于九边与辽东地区,土司兵如白杆兵,则多靠自备装备,所穿多为厚重棉甲。

“陛下,这套甲不错,虽然沉,但厚实稳固,防护性极强,尤其适合关外战场。”

朱由校所要求的重甲分为三层,内穿锁子甲,中间是厚实棉衣,外罩近一厘米厚的铁甲,还专门设计了面具,专为防箭而制,全身包裹严密。

蒙古与建奴都擅长弓马,火器不是他们的强项。蒙古人苦于财力不足,难以列装火器;努尔哈赤却傲慢轻视,称这些是“烧火棍”,唯一瞧得上眼的只是火炮。可他的儿子皇太极却比他有远见,对火器的重视远其父。

马祥麟披上重甲,提起大刀比划了几下,动作虽不迅捷,也算灵活。这已是盔甲能做到的最佳程度了。

“张之极,先调五千套军械送往营地!”

朱由校接着对马祥麟说道:

“明日你亲自押送,先给骁骑营全部换装,剩下的交给周兴武的虎贲营。”

“去火器厂房看看。”

火器厂房已有千余工匠,分工明确,每五人一组负责一支火绳枪。这东西急不得,必须精工细作,十日可出六百杆。

朱由校坚持制造火绳枪,是因它勉强能击穿建奴的铁甲。鸟铳、三眼铳威力不足,难以奏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