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明之铁血亲王 > 第66章 皇帝真在密云(第1页)

第66章 皇帝真在密云(第1页)

……

林丹汗紧锣密鼓地筹备南下决战之时,朱由校已率军疾行两日,抵达了承德地界。

此地本是大明旧土,太祖皇帝曾在此设置三卫重兵,以守边疆。然而到了永乐年间,朱棣逐步裁减边军,承德三卫也未能幸免。

后来,这片方圆数百里的土地被赐予一个归顺明廷的小部落,名义上仍归大明统辖。

但自宣德时期起,国力衰退,军队控制力减弱,朱瞻基对这些部落已无实际掌控。渐渐地,此地名存实亡,被蒙古部族占据。

到了弘治年间,朝廷不断收缩防线,放弃关外据点,使得京师直接暴露在北疆威胁之下。在这样的形势下,大明正式划定九边军镇,以拱卫京师安全。

过去,总兵官并非正式官职,仅在战时设立,负责统领军队作战。战事结束,官职即被撤销,军权交还朝廷,军队也回归各地卫所指挥。

自从九边军镇体系确立后,总兵官成为常设职位,每镇皆设一名总兵,军队也不再是原来的卫所兵,而改由营兵组成,或由朝廷招募,或由总兵自行招揽。

承德在洪武年间是明朝北部边疆的重要军事据点。它南连北京与长城防线,北接大宁都司,是洪武时期沟通大宁与内地的关键枢纽。

它与辽东的辽阳、沈阳遥相呼应,形成战略上的夹击之势,牢牢压制漠南蒙古的展。由此可见,太祖朱元璋在军事布局上的远见卓识。

然而,作为其子的永乐皇帝朱棣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决定。他不仅废除了承德的军事设置,还将战略价值极高的大宁都司彻底放弃。

当地百姓被尽数迁入关内,卫所制度几乎全部废止,仅有少数兵力被重新整编。宁王与辽王的封地也被迁移,一个被调往南昌,另一个被调往湖广。

朱由校北上的途中,只遇到了两个小型部落,人数不过几百。他并未心慈手软,直接命令李文胜带领一千骑兵起冲锋,迅将其歼灭。

此战收获不小,缴获战马三百余匹。对于严重缺马的大明军队来说,哪怕是一点小收获,也弥足珍贵。

“满桂,你带人去附近查探情况,朕在此等候,去回!”

满桂领命,率数十名亲卫出。朱由校则命令全军就地休整,准备随时进入战斗状态。

约半个时辰后,满桂返回复命。他翻身下马,跪地禀报:

“陛下,附近蒙古部族数量不少,分布广泛。臣为防暴露,未敢深入,仅在边缘区域绕行一圈。”

朱由校神色凝重。看来只能绕道而行,一旦开战,行踪必将暴露。

他原本以为这里靠近大明边境,不会有太多敌人活动。没想到,明军长期不出关,导致己方已陷入松懈和盲目的安全感中。

“传令,全军后撤五里,转向东北方向前进!这里交给杨嗣昌处理。”

随即派出快马通报杨嗣昌。原本朱由校就命他与王在晋于承德会师,如今正好让其先立一功。

他的目标并非仅是歼灭几个小部落,没必要在此耽搁时间。

……

无边无际的漠南平原上,脱里海正率领部族疾驰前进。他们一人双马,手握弯刀,马鞍两侧挂着弓箭。

这些自幼生长在马背上的战士,似乎不知疲惫。他们骑术高,动作精准,堪称游牧民族中的最强一脉。

这便是“铁骑”之名的由来。他们代表着游牧力量的巅峰,是这个时代最为强悍的骑兵力量之一。

“报领,关内派出的探子已经回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