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渊把数据板从控制台拔下来,屏幕还亮着。刚才那场测试的画面一帧帧回放,他盯着机甲迈出第一步时左腿的抖动,手指在触屏上滑动,标出异常区间。
赵铁锤蹲在“铁疙瘩”旁边,正用扳手敲击右肩关节外壳,听里面有没有松动声。他听完直起身,抹了把额头的汗:“传动链勉强能转,但齿轮间隙太大,走多了会崩。”
“我看到了。”陈渊走到他身边,“冲刺那段延迟o秒以上,神经信号传输跟不上指令输出。”
“不只是传输问题。”赵铁锤指着腿部检修口,“材料老化,润滑不足,动作一大就卡。你开的时候感觉不到?”
“感觉到了。”陈渊点头,“抬腿像拖沙袋,转弯时内侧轴承烫。”
“这玩意儿设计就有毛病。”赵铁锤打开记录板,“弯矩集中在一点,长期运行肯定出事。现在换结构来不及,只能先换齿轮组。”
“库存有合适的吗?”
“没有现成的。”赵铁锤合上本子,“但三号报废区有一台k-的残骸,传动系统还能用。明天我去拆。”
陈渊没说话,低头翻测试日志。动力波动曲线、温度变化图、响应延迟记录……每一项都在提醒他,这台机甲离实战差得远。
“散热也得改。”他说,“主电池充能到o就开始报警,再往上温度直接飙红。”
“加风扇。”赵铁锤说,“废弃无人机引擎拆个涡轮出来,做个强制风冷系统。”
“临时方案?”
“对。”赵铁锤咧嘴,“不求多厉害,至少别打着打着自己先烧了。”
陈渊记下这两条,继续往下看武器系统数据。轻型粒子炮三次射击,命中一次,偏差值全在安全阈值外。
“八秒充能太慢。”他说,“海盗靠近前都打不出第二。”
“老型号就这样。”赵铁锤靠在工具架上,“没自动锁定,全靠手调。你还指望它长眼睛?”
“我不是想让它变先进。”陈渊调出能源模块图纸,“我在想能不能加个电容阵列,做瞬时储能。”
“你是说蓄能释放?”
“对。”陈渊指着主电源线路,“现在是直接抽电,每次开火系统都要抖一下。如果加一组小电容,平时慢慢充,关键时刻一次性放,既能提高单威力,又不会压垮主电池。”
赵铁锤摸着下巴想了想:“可行。材料库里有几个高压电容,是从旧通讯站拆的,功率够用。”
“还有一个办法。”陈渊补充,“手动预充。”
“什么意思?”
“战斗前先把能量存好。”陈渊解释,“不开火时持续充电,等敌人靠近再打出去。虽然不能连,但第一击足够狠。”
赵铁锤笑了:“适合埋伏。打一枪就跑,让对方摸不清套路。”
“就是这个思路。”陈渊打开新建文件夹,标题写着【非对称作战可行性分析】。
他开始列适用场景:
突袭薄弱点——利用机甲低隐蔽接近,攻击敌方补给线或侦察节点;
干扰阵型——突然出现开火,逼迫敌方改变队形,为其他单位创造机会;
心理震慑——哪怕只中一,也能让对手产生忌惮,不敢轻易推进。
“你不打算正面打了?”赵铁锤凑过来看。
“打不了。”陈渊摇头,“性能差距摆在这儿,硬碰硬就是送死。但我们能打他们想不到的地方。”
“不求打得久,只求打得突然。”赵铁锤接过话,“这路子行。”
“还可以加点料。”陈渊抬头,“装甲薄弱处装爆破诱饵。”
“吸引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