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灯亮了。
陈渊没动,手指还贴在控制面板上。电流声还在响,低低的,像老式冰箱启动时的声音。他看了眼数据板,自检程序跑完第一轮,主控模块正常,姿态感应器在线,动力组电压稳定在三点七伏。
“能撑多久?”赵铁锤蹲在机甲左腿旁边,手里拿着测温枪。
“不知道。”陈渊把数据板翻了个面,“现在只开了基础系统,要是加火控或者驱动全开,估计撑不过两分钟。”
赵铁锤哼了一声,照着关节处测了一下。“肩部九十二度,有点高。”他说,“再这么下去,绝缘层先烧了。”
陈渊点头,顺手切断腿部供电。仪表盘指针往下掉了一截。他开始在数据板上划拉,标出刚才自检报出的异常点:右肩扭矩波动±,左腿液压响应延迟o秒,传感器阵列有三个失联。
“先处理哪个?”他问。
“腿。”赵铁锤把测温枪塞回工具包,“站都站不稳,打个屁。”
他们拆开左腿外装甲。里面一堆线乱得像泡面,陈渊一根根理,现分流器接反了。改完之后重新通电,液压泵嗡了一声,比之前顺了不少。
“还是慢。”陈渊盯着反馈曲线,“信号到执行差半拍。”
赵铁锤拧开液压阀盖子,用扳手一点点调压力。“电子跟不上,就靠机械补。”他说,“老办法,手动微调。”
陈渊看着他操作,突然想起地球上修车的时候。冬天冷启动,怠不稳,老师傅也是这么一点点调油针。他掏出数据板,把驱动代码里的响应阈值改了,屏蔽掉几个冗余通道。
第二次测试,左腿抬起来,稳住了。
“成了?”赵铁锤抬头。
“再试一次。”陈渊没松手。
第三次,机甲左腿离地十五厘米,保持了十秒才落下来。没有异响,也没有抖动。
“行了。”赵铁锤拍拍手,“换右边。”
右肩的问题更麻烦。一通电,关节就震,像是里面有颗螺丝松了。他们打开外壳,现传动轴和轴承之间差了不到两毫米的预压量。
“加垫片。”陈渊说。
赵铁锤翻了会儿废料堆,找来一片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塞进去。装好后再测,震动小了,但扭矩还是跳。
“你写的代码是不是太急了?”赵铁锤看着屏幕,“指令一下,它就想立马做到位,可这玩意儿又不是新机甲,得给它反应时间。”
陈渊想了想,把动作指令的加度曲线拉平了些。再试,右臂缓缓抬起,停在半空,稳住了。
“可以啊。”赵铁锤咧嘴,“地球那边教的?”
“差不多。”陈渊擦了把脸,“以前调电机就这么干。”
他们继续往下查。舱内温度慢慢往上爬,头顶的通风口吹不出风,应急灯也暗了一格。陈渊摸了下动力箱外壳,烫手。
“得降温。”他说,“再这么烧下去,线路扛不住。”
赵铁锤扯下一段废弃的冷却管,接在主控模块后面,另一头通向舱外排气口。“凑合用。”他说,“等打完仗再换正经散热。”
改完后,整机通电测试。
电流从底部升上来,仪表盘亮起,电机轻鸣。右臂抬、落,左腿起、放,动作虽然慢,但没卡顿。姿态感应器显示重心偏移小于五度。
“下一步呢?”赵铁锤问。
“让它站起来。”陈渊说。
他们把四条支撑腿收进框架,改用双足承重。第一次启动平衡系统,机甲刚抬腿,左脚支撑轴就出刺耳的摩擦声,整个机身往右歪了十五度。
陈渊立刻断电。
“弹簧预压不够。”他说,“左边受力太大。”
赵铁锤蹲下去看底座,果然,左侧减震组件塌了一截。他翻出一段旧悬挂弹簧,现场切割,垫进夹层里。陈渊同步调整了重心分配参数,把右侧配重调高。
第二次尝试。
机甲缓缓抬起双腿,金属脚掌贴地,承重。机身晃了两下,然后——
稳住了。
两人屏住呼吸。一秒,两秒……直到数据板倒计时显示秒,机体仍保持直立。
赵铁锤笑了下,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