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渊刚走出两步,听见那声“滴”。
他停下。
不是错觉。右肩关节的自检灯又闪了一下,蓝光在昏暗的维修区里划出一道短促的亮线。
他转身走回去,站在“铁疙瘩”面前。刚才贴便签时还没这情况,现在却自己启动了局部检测程序。说明这台拼装机甲的某些模块还在运行,甚至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
他伸手摸了摸肩部外壳,温度正常。没有过载迹象,也不是系统重启。更像是……某种低功耗待机状态下的周期性自检。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忽然想到什么。
仓库角落那台报废无人机引擎,之前拆下来的时候,主控板早就烧了,可涡轮叶片还能手动转动。赵铁锤说它废了,是因为飞控系统彻底瘫痪。但它本身不是死物,只要供能,就能转。
那如果不用它当推进器呢?
他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能不能把涡轮当成小型电机?利用机甲运动时的震动或者余热驱动,给电容缓慢充电?
这样就不必依赖主电源一直供电。哪怕战斗中断电,也能靠储备能量打出一狠的。
他越想越觉得可行。
再联想到通讯站拆下来的高压电容,三个一组串联,储能量不小。要是能把它们和涡轮联动起来,做成一个独立的小型能源回路,专门供给粒子炮——
第一击威力提升不说,还能避开主电池高温报警的问题。
散热方面也能沾点光。现在主电池一充能就飙温,是因为所有负载都压在上面。如果把武器充能这一块切出去,压力自然减轻。
他低头看数据板上的测试记录,翻到动力波动那一栏。
之前的方案是加风扇强制风冷,治标不治本。但现在换个思路:减少热源,比拼命散热更有效。
他抬头看向工具架旁边堆放的零件箱,里面静静躺着那台无人机引擎的涡轮组件,银灰色外壳上有点锈迹,但结构完整。
如果把这个涡轮接到液压系统的残余动能输出口,说不定能在机甲移动时自动蓄能。
有点像自行车电灯的原理。蹬得越快,灯越亮。虽然效率不高,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蚊子腿也是肉。
关键是,这套系统完全可以用废料搭出来。不需要等k-的齿轮组,也不用额外申请材料审批。
他拿起笔,在控制台边的空白纸上画了个草图:
涡轮→电机模块(模拟)→电容阵列→粒子炮触线路
中间加个稳压芯片,防止电流倒灌。
看起来粗糙,但逻辑通顺。
他盯着图纸看了几秒,突然笑了一声。
之前总想着怎么修“铁疙瘩”,换个零件,调个参数,像个普通维修工一样打补丁。可现在才现,真正的突破口不是修,而是改。
把它从一台勉强能动的试做机,变成会“偷能量”的怪胎。
敌人以为它慢,以为它弱,结果一交手,第一炮打得比谁都猛。等他们反应过来要追,人已经跑没影了。
非对称作战的核心,不是硬拼,是让人猜不透你有什么底牌。
他正想着,通道尽头传来脚步声。
赵铁锤回来了,手里拎着半袋螺丝零件,进门就问:“灯关了?我还以为你走了。”
“没走。”陈渊指着“铁疙瘩”的右肩,“它刚才自己亮了自检灯。”
“哦?”赵铁锤走近看了看,“是不是线路接触不良?上次接神经接口留的隐患?”
“不像。”陈渊摇头,“是正常的自检流程,电压稳定,响应也干净。说明这部分系统还活着。”
赵铁锤摸了摸下巴:“所以呢?”
“我在想,既然它能自己运行一部分功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多给它塞点‘活’的东西?”
“比如?”
“比如别光想着换齿轮、加风扇。”陈渊拿起笔,把刚才画的草图推过去,“咱们手头有台报废无人机的涡轮,能不能让它干活?”
赵铁锤低头看图,眉头慢慢皱起:“你是说……拿它当电机?”
“对。”陈渊点头,“接在液压系统的动能输出口,平时走路、抬手产生的震动都能带动它转。虽然电量不大,但够给电容慢慢充电。”
“然后呢?”
“然后粒子炮就不靠主电池供电了。”陈渊指了指武器线路,“加一组独立储能,战斗前预充好。开火时直接释放,不伤主系统,还不容易过热。”
赵铁锤没说话,蹲下身,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像是在模拟气流走向。
几秒后,他抬头:“这主意有点野。”
“我知道。”
“但……不是不行。”
陈渊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