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还在耳边回荡,但东线管廊的入口已经炸开了一道三米宽的裂口。烟尘未散,几台敌方侦察机甲的残骸歪斜地卡在碎石之间,显然是被提前埋设的感应雷炸了个措手不及。
陈渊站在指挥台前,盯着战术屏上逐渐稳定下来的红点分布。刚才那波突袭来得快,但被拦截得更快。预备队反应及时,照明弹一亮,狙击手两枪打掉领头机甲的传感器,后续推进直接瘫痪。
“他们试水了。”林悦走过来,手里还是抱着那台破终端,“一次试探性突破,规模不大,但路线选得很准。”
陈渊点头:“说明我们之前的判断没错,他们盯这儿很久了。”
他话音刚落,通讯频道里传来一声咳嗽:“咳……陈队长,在吗?”
是当地势力那边的人,叫老周,边境星上一个小型防御据点的负责人。之前双方只是情报互通,合作浅得很,设备坏了都得自己修。
“我在。”陈渊接通频道,“说。”
“你们刚才那波交火……我们看到了。”老周声音有点迟疑,“热成像显示有七台敌机从地下冒头,全折在你们雷区了。”
“对。”
“那个……我们这边也有两条废弃管道,和你们那条是同一条主网分支。要不是你们提前预警,我们根本不知道敌人能这么钻。”
陈渊没吭声,等他说重点。
果然,老周顿了顿:“我想见你一面。当面谈。”
十五分钟后,老周带着两个人出现在指挥掩体门口。一人扛着工具包,另一人拎着个密封箱。
“这是我们最近三个月的地下巡检记录。”老周一进门就把数据卡拍在桌上,“还有两个备用能源模块,给你们应急用。”
陈渊看了眼箱子,没急着收:“你不怕我拿了东西不办事?”
“怕啊。”老周咧嘴一笑,“可我现在更怕敌人哪天从地底下钻进我家厨房。”
旁边人都笑了。
气氛松下来一点。
陈渊坐到桌边:“你想怎么合作?”
“简单。”老周掏出一张手绘图铺开,“我们三个据点,呈三角形分布,中间这片荒原没人守。你们防东线,我们防西线,中间空档太大。敌人要是再来一次多点突破,谁都挡不住。”
他手指点了点地图中央:“我建议,咱们把监控系统连起来。你们的技术强,我们的地形熟。你们出设备,我们出人巡线。现异常,谁近谁先动手,另一方五秒内支援。”
陈渊皱眉:“实时通讯现在还不稳,跳频系统刚上线,延迟至少两秒。”
“我知道。”老周从工具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这是我让人改装的信号中继器,能在地下维持三十分钟直连。虽然丑了点,但能用。”
陈渊拿过来翻看,外壳是用报废机甲零件拼的,焊点歪歪扭扭,但内部电路布局合理。
“你们自己做的?”
“可不是。”老周得意地扬了扬下巴,“我手下有个小子,以前在维修站拧螺丝,脑子活。”
陈渊把盒子递还给他:“可以试。但有个条件——所有警报信息必须同步推送,不能有保留。”
“没问题。”老周干脆利落,“我们又不是想藏什么秘密。”
两人对视一眼,都没再说话。
算是达成了第一步。
接下来三天,两边人马开始对接系统。陈渊派了两个技术兵过去帮他们调试中继网络,老周则组织了十二个熟悉地形的老队员,每天轮班巡查地下管道接口。
第四天早上,第一批联合巡逻队完成趟任务返回。
“报告!”一个满脸煤灰的年轻人敬了个不太标准的礼,“西段b到b区间无异常,但在b通风口现新鲜刮痕,可能是机械履带留下的。”
陈渊接过照片看了看,痕迹很新,宽度和敌方轻型侦察机甲吻合。
“通知老周,让他们加强b周边布控。”他转头对传令兵说,“再调两组感应雷过去,今天晚上必须埋好。”
下午,老周亲自来了。
“你们那个小李挺有意思。”他一坐下就笑着说,“非说我这儿的工装太土,非要给我们设计一套新标识。”
“哦?”陈渊抬头,“他干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