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渊站在指挥中心外的高台上,手里捏着一块歪歪扭扭的金属板。那东西边缘不齐,表面还有烧痕,通电后亮起一道微弱的蓝光。这是昨天夜里小李跑来告诉他的第一块导流板样品。
底下人陆陆续续聚了过来。矿团的人扛着工具袋,工人队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防卫组背着枪。他们看着陈渊,没人说话。
他举起那块板子。“我们昨天还能为这块废铁通电高兴。”声音不大,但每个人都听清了,“今天,我要让一艘沉了二十年的星舰重新起飞。”
人群里有人皱眉。一个矿团的老兵低声说:“现在基地刚稳住,饭能吃饱了,你又要折腾?”
“不是折腾。”陈渊放下手,“是活下去。”
林悦从旁边走上台,打开终端。半空中弹出一幅星图,三颗行星标记着红点。“海盗退了,但他们母港还在。他们有补给线,有后备舰队。我们现在安全,是因为他们暂时撤了,不是因为他们怕了。”
她顿了顿。“上次袭击前,他们的侦察机提前四十八小时就到了。下次呢?会不会直接带十艘战舰压过来?”
没人接话。
“我们修好了导流板。”陈渊说,“说明技术没丢。我们练了三个月战术配合,说明人也没散。既然能守住一个基地,为什么不能去找更大的资源?为什么不主动出击?”
又有人开口:“飞船在哪?你说的‘启明号’连引擎都没装完。”
“我知道。”陈渊点头,“但现在开始修,还来得及。我算过,只要再拼两块导流板,改三条主线路,就能让它的跃迁系统启动。动力核心也能用老王他们偷出来的设计图重做。”
“可材料不够。”
“那就拆。”他说,“把基地里所有报废机甲拆了。把防御塔的能源模块卸下来。把不用的运输车当零件库。我们不靠天降补给,我们自己造出路。”
林悦调出一张清单。“我已经整理了可用资源。维修棚能抽调八个人专职修船。矿团提供钛合金碎片,工人队负责焊接组装,防卫组轮流护航运输队外出搜刮废弃舰舱。”
“这等于把命押在一条船上。”另一个声音响起,是东区的负责人,“万一飞到一半炸了,或者被人打下来,咱们这几年白干?”
陈渊看着他。“那你告诉我,留在这里等死,和走出去拼一次,哪个更亏?”
对方没说话。
“我不是逼你们上船。”陈渊说,“愿意走的,报名参加‘曙光计划’。不愿意的,留下守基地。我们会留一套防卫系统,够你们撑下去。但我想说的是——机会只有一次。”
“什么叫机会?”那人问。
“升维核心。”林悦接过话,“我们之前查到的线索,它不在这个星球。而在一颗叫g-的废弃空间站上。那里可能是机械文明最后的遗迹。如果能找到,也许能解决能源问题,甚至反向破解海盗的技术。”
台下安静了几秒。
小李突然举手。“我报!我学了三个月编程,还能修电路板!”
接着是一个年轻女工。“我也去!我在夜校学了急救包扎,能当医疗支援。”
矿团那个老兵犹豫了一下,也开口:“算我一个。反正躺着也是被炸,不如换个地方炸。”
一句话说完,周围人都笑了。
林悦低头操作终端,名单开始滚动更新。不到十分钟,报名人数突破四十。
“第一批远征队定员六十。”陈渊说,“剩下的人继续轮岗训练。生产不能停,防卫也不能松。我们要一边修船,一边防备敌人卷土重来。”
“船什么时候能飞?”有人问。
“七天。”他说,“七天内完成最后改装,第八天试航。如果成功,第九天正式启程。”
当天下午,整个基地动了起来。
维修棚灯火通明,老张带着人拆解破界者的推进器,把还能用的零件分类存放。矿团车队开出基地,前往二十公里外的一处坠毁飞船残骸区。工人队在“启明号”内部搭脚手架,准备更换主控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