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秦历史就此改写 > 第98章(第2页)

第98章(第2页)

"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一个年轻人说,"农闲时去军中帮忙,还有饭吃。要是入了军籍,那就真成士兵了,想回家可没那么容易。"

"所以说你们都是杂牌军。"秦老摇头道,"有了军籍就是大秦正规军,受军功制保护,待遇是好,但管理也严格,不然怎么叫虎狼之师?"

"老秦头,话不能这么说。"赵老接过话茬,"日子过得好好的,匈奴又打不过来,何必急着从军?我十八岁当兵,后来赵国了,本以为这辈子完了,没想到还能过上这么安稳的晚年。"

"是啊,"另一个老人感叹道,"只可惜这里是边境,总得提防着匈奴人南下抢掠。"

几个孩子挤进人群,跑到赵爷爷身边。一个孩子仰着头说:“赵爷爷知道的好多,我长大也要像您一样!”

赵老爷子捋着胡须,笑道:“好好,小生以后会比赵爷爷懂的更多。”

“赵爷爷,为什么北边突然黑了?”孩子指着远处问道。

一旁的老人仍在争论。

“若不是因为这样,怎会有这么轻的赋税,甚至不用交税?咱们都是自愿来的。等大秦安定下来,这片土地,还有长城外的地盘,朝廷绝不会放手。”

“真到那时候,怕就不是自愿了,官府肯定要强行迁百姓过来,不过在那之前,得先把北边的蛮子打趴下!”

“话是没错,可我老赵在赵边军待了几十年,匈奴人虽粗野,却不蠢。想打痛他们不容易,这些家伙精得很,一察觉危险,跑得飞快!赵边军多是骑兵,对付匈奴人还算顺手,就不知秦军如何了。”

“放心,我大秦的军队既能击败赵边军,自然也能收拾匈奴!”

“别说的太早。匈奴全是骑兵,秦军虽强,但主力皆是步卒,靠的是强弓硬弩。山东六国就在那儿,跑不掉,所以秦军占优。可出了长城就不一样了。匈奴人居无定所,大军一来,他们便逃,两条腿的士兵能追上四条腿的马吗?等秦军人困马乏,他们再杀回来袭扰,如何应对?”

几个年轻人站在一旁,安静地听着。村口的老人们曾是燕、赵、秦的士卒,见识不凡,竟已讨论到大秦出长城后的战事。尽管他们不识字,却也听得明白。

“打仗是大秦将军们的事,咱们几个老头子操心什么?朝廷名将如云,小小匈奴,迟早被灭!”

“哈哈哈,老秦头,没话说了吧?不过秦军确实厉害,主力军团绝非边境守军可比。等国内平定,大军北上,咱们这儿就再也不用怕匈奴人了。”

“听说上郡那边几百里都没人,荒地多的是,可惜啊。”

“可惜什么?想财也得有命才行!匈奴人天天扰,连商队都不敢去上郡,只能待在北地郡。”

老人们说得起劲,年轻人听得入神。孩子们却望着北方的黑烟,满脸疑惑。

"天怎么突然暗了,北边出什么事了?"小生的惊呼引得众人纷纷望向北方,霎时间人人变色。

"是边关的狼烟!"赵老爷子攥紧拳头,声音颤。

整条北境防线腾起的浓烟遮天蔽日,秦老爷子失声叫道:"百里烽燧同时点燃,这是要出大事啊!"

"都别呆了!"赵老爷子猛拍大腿,"赶紧通知全村人逃命,值钱物件都别收拾了!"

两位老军户对视时,浑浊的眼里映着同样的惊惶:"匈奴人打过来了!"

苍凉的号角声混着呛人的烟味席卷村庄。血色的残阳里,翻腾的烟柱化作狰狞巨兽,压得人喘不过气。

哐哐的铜锣声惊破黄昏,村正挨家挨户催促撤离。有妇人死死抱住梳妆匣,老汉拖着装满粮食的板车,几个青壮甚至为争抢耕牛扭打起来。

"带上这些累赘怎么逃命?"村正急得跺脚。

"匈奴人影子都没见着哩!"村民梗着脖子顶嘴,"这些可都是命根子!"

待村正领着家人逃到村口,却见赵老爷子几人稳坐槐树下。秦老爷子摩挲着笑道:"老骨头经不起折腾了。这阵仗至少五万匈奴骑兵,咱们这两条腿"

"跑不过四条腿的。"赵老爷子接口道,望着远处被浓烟侵蚀的城墙轮廓。几十年戎马岁月在他眼底闪回——当年跟着李将军出塞时,见过匈奴人怎么对待逃难的百姓。

长城如今已沦为颓败的土墙,唯有重要关隘尚存几分雄伟。连绵墙体尚未贯通,处处是匈奴铁骑可乘之隙——他们只需破开缺口,便能纵马南下。

此次恐难抵御。匈奴多年未犯北地郡,百姓渐失警惕,以为胡患不过尔尔。谁料敌人蛰伏至今,竟要一举洗劫殆尽。大秦子民春种秋收、安居乐业的景象,恰似天边血阳下燃烧的晚霞,终将化作战火中的飞灰。

喜欢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请大家收藏:dududu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