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押进皇宫的时候,她心里想的是如何保住命,知道怀孕后
,她想的是如何搞个合法身份留下来。
她自知她出身不好,还是个寡妇,想着先捞个低位份的就成,没敢太贪心。
结果没想到,她成了东宫里的二把手,太子侧妃娘娘。
她,姜不喜,一个寡妇,一个多月之前,还在放牛村带着小板凳,嗑瓜子听八卦从村头听到村尾。
天天眼馋谁家牛养得好,谁家牛下牛犊子了。
谁知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她的人生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从放牛村名声烂透了的寡妇,一跃成了高高在上的太子侧妃娘娘,如今身处皇宫,还住在皇后宫殿,天天抱皇后娘娘的凤腿。
最重要,她腹中里还揣了一个崽,崽崽的父王还是北幽国俊美无双,文韬武略的太子殿下。
“侧妃娘娘,你好美啊!”皇后娘娘指派过来的丫鬟宝儿红着脸道。
姜不喜收起了思绪,抬眼看向菱花镜,镜子里的女子挽着精致发髻,发间戴着一套富贵华丽的珠宝头钗,侧边的金步摇垂荡在耳边,微微摇晃。
女子眉如远黛,眼若秋水,挺翘的秀鼻,红唇饱满,下巴尖尖。
一张巴掌的小脸,不浓妆艳抹,只需淡淡描绘,就已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她身穿一袭隆重的太子侧妃受封宫装。
衣料是江南贡品云锦,质地厚重却泛着柔润光泽,七行翟鸟纹以赤金与五彩丝线交织绣成,在阳光下,似有群鸟振翅欲飞。
雍容华贵,明艳耀眼。
如今的姜不喜,不再是放牛村里的朱寡妇,而是皇城之上,东宫里头的侧妃娘娘。
“侧妃娘娘,册封的人来了。”快步走进来另一个贴身丫鬟珠儿,她脸上有着喜色。
姜不喜在丫鬟搀扶下起身,不是她起不来,是太重了,头饰重,礼服宫装重,走路都不顺畅了。
“侧妃姜氏,接懿旨。”一道细尖声音响起,凤仪宫掌事太监于公公拿着皇后娘娘懿旨踏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群端着赏赐的宫人。
姜不喜跪下迎接懿旨,两个贴身丫鬟宝儿珠儿跪在她身后。
“奉天承运,皇后诏曰:
东宫储贰,需得良娣以佐内治、和六宫。兹闻白水村姜氏之女姜不喜,慧质兰心,婉顺持礼,娴习女红而明晓进退,恪守闺范且善解人意。其性温婉,其行端雅,宜侍东宫,为太子侧妃,协理东宫琐事。
今以皇后之命,册封为皇太子侧妃。望尔入东宫后,敬奉太子,恭事太子妃,谨守名分而不逾矩,和睦宫眷以安内闱,辅太子专心国事,共护皇家仪典。”
“钦此。”
这么多赞美词,饶是脸皮厚的姜不喜都脸红害臊了。
她低着头,双手高举过头,嘴里喊道,
“侧妃姜氏接懿旨,谢皇后娘娘圣恩,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于公公把皇后册封懿旨放到姜不喜高举过头的双手上,“侧妃娘娘,可喜可贺啊。”
“多谢于公公。”姜不喜拿着恭敬接过懿旨后,才放手下来。
“侧妃娘娘,这是宝册和皇太子侧妃之印,请收好了。”
宝儿立即去接。
“多谢于公公。”姜不喜道。
“侧妃娘娘,还有呢。”于公公细尖的声音笑道,然后他翘着兰花指,拉开一本礼单,一个个念出来。
“皇后娘娘赏。”
“点翠赤金头面三套。
“赤金累丝嵌珠首饰一套。”
“赤金镂空蝴蝶步摇一对。”
“红宝石金指环两枚
“翡翠手镯一对。”
“羊脂白玉玉佩一枚。”
“织金锦缎八匹。”
“素色绫罗十二匹”
……
“黄金百两。”
姜不喜眼睛亮晶晶:天杀的,这泼天富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