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文渊如今可是镇东将军、豫州牧了,这礼我可受不起。”
荀彧笑着扶住他,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你在前线的事迹,早已传遍洛阳,族中皆以你为荣。”
“兄长说笑了,若无家族栽培,若无兄长昔日教导,焉有衍今日?”荀衍谦逊道。
两人把臂同行,穿过庭院,来到书房。
书房内,另有一位年纪稍轻、约二十出头、气质略显沉静内向、目光却异常敏锐透彻的文士正在烹茶,见二人进来,起身含笑行礼:
“攸,恭贺文渊叔父凯旋荣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人便是荀衍的族侄,历史上曹操的“谋主”之一,荀攸荀公达!如今也在京中为郎官。
荀门三杰,于此洛阳书房内齐聚!
荀攸娴熟地为二人斟上香茗,茶香袅袅,沁人心脾。
寒暄过后,荀彧神色稍稍凝重,放下茶盏,缓声道:
“文渊今日圣眷正隆,风光无限,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朝中局势,想必你已有感知?”
荀衍点头:“大将军与十常侍之争愈演愈烈,陛下似乎乐于见其相互制衡。我此番骤得高位,怕是已成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正是此理。”
荀攸接口道,声音平稳却直指核心,
“何进倚仗外戚身份,欲揽大权,却优柔寡断,非雄主之象。张让等阉宦,把持宫禁,蒙蔽圣听,贪腐弄权,乃国之蠹虫。二者皆非善类。叔父如今手握重兵,坐镇豫州,已成一方诸侯,在此漩涡之中,进退须得万分谨慎。”
荀彧颔,目光深邃地看着荀衍:
“文渊,你志在何方?如今黄巾已平,你有何打算?”这话问得极为直接,也显露出兄弟间的信任。
荀衍沉吟片刻,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文若兄、公达,以你们之见,这天下大势,将走向何方?”
荀彧与荀攸对视一眼。
荀攸率先开口,言简意赅:
“中央权威日渐衰微,地方州牧权重,恐成尾大不掉之势。此次平定黄巾,各地州郡募兵甚多,恐非朝廷之福。依攸之见,乱世之兆已显,非有雄才大略者,不能安定天下。”
荀彧轻叹一声,接道:
“公达所言不差。陛下唉,朝纲不振,非一日之寒。如今看似海内暂平,实则危机四伏。各地豪强并起,异族虎视眈眈,更有我观天象,似有妖星隐现,恐还有大乱在后。”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荀衍:
“文渊,你如今坐拥豫州,兵精粮足,麾下猛将如云,更有奉孝这等奇士辅佐,已具逐鹿之资。然,欲成大事,非仅凭武力。颍川乃天下之中,四战之地,易攻难守。你当如何经营?以何名义?何以聚民心?何以待时变?”
这才是真正核心的问题!
涉及到战略、政治、民心、大义!
荀衍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族兄族侄在考较自己,也是在为自己谋划。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沉声道:
“二位之言,如拨云见日。衍虽不才,亦有匡扶社稷之志。然绝不敢行僭越之事。当今之计,在稳固豫州,清理黄巾余孽,安抚流民,恢复生产,练兵屯田,广积粮草。对外,当暂持臣节,尊奉朝廷,静观其变。”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芒:
“至于名义自是‘上安社稷,下抚黎民’。若朝廷英明,自当竭诚辅佐;若真有奸佞乱政,祸国殃民之日,衍亦当挺身而出,清君侧,靖国难!此心此志,天地可鉴!”
这一番话,既表明了自己目前的忠君态度,也为自己未来的行动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和正义性。
荀彧闻言,眼中闪过赞赏之色,抚掌道:
“好!‘上安社稷,下抚黎民’,此乃堂堂正正之师!稳扎稳打,静待天时!文渊果真长大了,思虑周详,愚兄放心矣。”
荀攸也微微点头:“叔父深谙韬光养晦之道。然洛阳是非之地,不宜久留。当尽快返回颍川,经营根本。京中之事,我与文若叔自会留意,为叔父周旋。”
【叮!获得顶级谋士荀彧、荀攸的初步认可与暗中支持。】
【奖励:人道气运点+oo。获得荀彧特殊天赋“王佐之才”部分反馈,对政治、民生、大义的理解提升。获得荀攸特殊天赋“奇策百出”部分反馈,对阴谋、机变、险中求胜的洞察力提升。】
【叮!势力模块更新:获得颍川荀氏(部分)的潜在支持。】
系统的提示让荀衍心中大定。
得到荀彧荀攸这两位王佐之才和谋主的认可与支持,其意义甚至远朝廷的封赏!